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8 01:43:44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新课改的目标要求相适应。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是重要的辅助学习手段,教师应组织学生认识并运用思维导图归纳整理和记忆知识点。在对课程讲解之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在指导活动和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小学信息技术的特点和课堂实际,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对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信息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丰富了课堂教学

书本的知识往往都是枯燥乏味的,而将自己的思想融入课本中,是教师应该做到的。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讲课方法,将书本上的知识讲活,因此,教师应结合学校的建设情况和不同区域的特点,在对理论知识讲述时,应灵活多变,使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如何运转学生的思维,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只有课堂丰富了,学生才能对知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灵活地运用。而打造丰富课堂的关键,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运行过程和思维方式更好地掌握。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就能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思维导图可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新课改仅仅是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规定,而教师如何授课则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展示自身的魅力,营造轻松的氛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进而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培养。

二、思维导图发挥着传道授业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教师就应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通过对学生思维情况和思维模式的了解,真正发挥传道授业的作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生动形象地向学生阐述书本上的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思维导图则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可对思维表征进行优化,促进思维的可视化

在小学信息技术中,利用直观的形象图示能够围绕一个主题,串联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它运用图示,将原本不可见的运动规律、方式和思维途径以组合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对思维表征的优化,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在对信息加工的基本要点进行讲授时,文本的分类可利用表格来表达,同时利用流程图对事件进程进行描述,将事物之间的关系用结构图呈现出来,而思维导图是结构图的主要呈现方式。利用思维导图,可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结构的建立。

四、通过对信息学习环境的创设,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围绕思维导图,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同时促进师生间的协作与交流。思维导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可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激发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协作精神,针对那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完整而自然地表达。

五、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总体把握

在对信息技术内容进行介绍时,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展示书本的目录进行讲解,而利用思维导图来介绍知识模块,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可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拟定,并且做好学习规划。作为辅助思考的工具,思维导图贯穿于大脑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同时它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吸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记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在小学信息技术中应用信息导图,可促进小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帮助教师建立完整和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通过有效的整合课程资源,建立更加有效科学的教学系统,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对课堂提问精心设计。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杰雄.“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索[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04).

[2]江静华.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素养培养初探[J].地理教育, 2012(03).

[3]武璇.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初探[J].探秘:科学课, 2012(03).

[4]刘卫华.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J].内蒙古教育,2012(06).

上一篇:幼儿教育中信任危机的具体体现及消除措施 下一篇:谈谈幼儿区域活动的偏区现象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