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模式与机制研究

时间:2022-07-27 09:41:09

武进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模式与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创新新园区建设理念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背景和要求,从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要素与框架入手,构建园区建设模式。从园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企业成长的的支持机制、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协同发展机制等四个方面,探索武进高新区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推进机制。

关键词:创新型特色园区; 建设模式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7.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武进国家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区,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和创新活力的开发区之一。目前,已发展形成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呈现产业开发区。武进高新区被国务院确定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八区一园”之一。2015年,武进国家高新区全面开启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对武进高新区园区创新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索武进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有效机制和模式,是武进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武进高新区实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建设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武进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模式构建

创新型园区是不同于传统工业园区,它实质上是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根据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内容包含了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在内的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武进国家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推进机制

(一)建立园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创新转化机制是指使创新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机制。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交易和产学研合作等。武进高新区要建立“产权清晰,运作透明,多方受益”的创新转化机制。主要措施包括。

1.创新科技成果使转化体系,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国务院常务会决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试点,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选择部分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试点,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鼓励园区符合条件的单位争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试点,推进科研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允许科技人员持有股权、期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建设技术交易大厅及基础设施、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交易服务规范体系,逐渐形成“政府、行业、科技中介、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推动技术转移服务中介机构入驻,引进有资质的技术经纪人,使技术市场发展成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

2.建设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知识技术高效流通和转化。与专业互联网企业和知名技术市场机构合作,建立在线知识市场平台,鼓励园区企业技术需求信息,鼓励园区内以及常州科教城内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成果、科技条件和专家信息,鼓励知识服务企业服务供给信息;与常州市图书馆合作设立高新区分馆,与园区重点企业和专业性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情报服务,围绕重点产业做技术路线图、知识图谱、产业和人才地图的研究。

(二)建立园区企业创新成长的支持机制,促进园区企业创新发展

丰富园区企业创业主体、降低创业门槛、完善创业服务;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链式孵化体系;鼓励各创业服务机构完善标准服务,增加增值服务,发展特色服务;构建创业者与投资人的交流平台,提高创业投资于创业项目的对接效率。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构建创业投资服务平台。安排资金专项支持科技创业,用于支持创业期(种子前期、种子期、初创期)中小企业的研发项目。具体用途包括:面向种子前期的研发项目资助、形成知识产权的资助、商业可行性论证资助,以及对研发和技术合作、信息获取和管理咨询服务等进行补贴;在高新区管委会的引导下,以中介机构为主体,通过建立天使投资网络、举办天使投资论坛、匹配投资介绍会、开展天使投资培训等方式,帮助初创企业与天使投资人的联系和沟通,吸引天使投资人投资高新区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天使投资网络建立广泛的联系,促进本地创新企业参与国际创新合作。

2.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效整合政府政策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等各类服务资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组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产学研服务联盟、技术创新服务联盟等机构,重点打造融资服务、领军服务、产学研、人才培训、政策服务、项目管理、中介服务、综合信息等服务平台,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型中小企I服务支撑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高质的服务。

(三)建立园区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实现园区科技金融创新

以科技创新驱动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助推产业发展,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保险、担保及创投机构等各类资源聚集;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促进科技和金融紧密结合的科技金融发展机制

1.建立互联网金融发展体系。 园区制定和《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多项吸引互联网金融机构聚集的优惠政策;促进园区基地公司、金融机构与阿里巴巴、腾讯、91金融网、大家投、众安在线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创投基金和产业基金,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撬动更多的社会创业投资资本,并共同探索新的服务理念和方式;园区管委会出资成立互联网金融中心,重点聚集互联网金融的研发、培训研究院,实验室及重要的宣传展示机构,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例如合格投资人的认定制度、投资人利益的保护体系等;开展互联网众筹试点,积极发展P2P投融资平台。

2.建立园区企业信用体系。根据园区科技项目实施绩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加快推进高新区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整合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基础信息,建立高新区科技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强化信用信息的采集与更新机制;优化园区的信用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使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园区投融资体系的有力支撑和企业经营活动、融资活动、市场交易的制度保障。

3.建设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抓住全省首批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的良好机遇,打造以物理平台为载体,信息平台为延伸,以"园区企业"数据库为核心,涵盖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增值服务三大业务板块,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政府引导基金、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融资顾问、改制上市辅导、项目对接、上市路演、专业培训及行业论坛等多种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四)建立园区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园区协同创新发展

1.园区产业与功能协同发展。在产业上,要通过衔接产业链实现与周边乡镇间的分工,高新区着力发展研发设计、核心生产环节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周边乡镇区域则发展产业链条上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专业设备部分,形成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在功能上,高新区重点发展创意研发、产品设计、总部运营、先进制造、高端服务等功能,周边乡镇区域重点承载产业配套、物流配送、配套服务等功能,形成功能上的互补。

2.园区目标与定位协同发展。在园区战略目标上,武进高新区要立足于常州市和武进区的发展需求,为常州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和武进区建设创新城区服务;在产业定位上,与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常州高新区错位发展,并积极开展产业间的协同创新。

3.园区资源与合作协同发展。建立长三角区域联合创新平_。探索与南京高新区、徐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上海张江、上海紫竹等国家级高新区,成立长三角地区的高新区合作联盟,定期在各高新区举行联盟会议、介绍先进经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联合建立创新平台,基于空间优势与资源互补发展态势,促进不同园区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合作

三、结束语

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是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有效载体,武进高新区依据创新型园区建设和发展理念,基于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内容和指标要求,以及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和实际,从指标要素和模式设计上,构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有效模式,从园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企业成长的的支持机制、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协同发展机制等四个方面,形成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推进机制,推动高新区创新协同和集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稳妮,李子成.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发展探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02):79-83.

[2]王胜光.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总结评价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06).

[3]苏林,郭兵,李雪.高新园区产城融合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研究―以上海张江高新园区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3(7).

[4]宋田桂. 苏南创新型园区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高新区,2015(01).

[5]黄斌.江苏创新型园区发展特点及路径选择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02).

[6]贲友红.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态势及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5(04).

作者简介:1.郝 超(1959-),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智能装备研究。

2.陈建新(1969-),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市场营销研究。

3.刘伯超(1980-),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服务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4.朱洪春(1973-),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江苏省科技软课题《创新型园区建设路径与推进机制研究――以武进国家高新区为例》(BR2016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典型文化创意产业区对苏州发展创意产业的实践... 下一篇:社区体育指导员公益体系建立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