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时间:2022-07-27 08:32:28

浅谈如何提高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藏族人口达137500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4.44%,大多数分布在果洛、玉树、海南、海北、黄南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主要从事牧业生产,其余少量分布在西宁市和海东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藏族具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藏语是本民族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藏汉双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时代赋予藏族学生在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必须学好汉语言文字的使命,这对繁荣和发展藏区科学文化,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加强各民族之间交往都具有重要意义。学好汉语、掌握汉语是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藏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藏族学生缺乏学习汉语兴趣的问题,结合在黄南藏区民族中学顶岗支教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藏族学生对学习汉语缺乏兴趣的原因分析

(一)学习、生活环境恶劣。教学设施滞后。青海藏区地处高海拔区。自然环境恶劣,气候高寒,冷季漫长,暖季短促,寒冷天气基本上持续到6至7月份。大多数牧民仍沿袭着逐水草放牧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封闭、落后。学生上学都是寄宿制学校,学校学习条件艰苦,住宿条件简陋拥挤。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学生伙食差,一天三顿都是馒头就白菜汤,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情绪、质量。

(二)少数藏族学生对学习汉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青海藏区地处偏远,汉族居民较少,生活环境封闭落后,接触的都是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很少用到汉语,也很难接触新生事物,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汉语对以后的生活没有用处。因知识面狭隘,他们也没有想过要走出他们从小生活的牧区、大山;还有的学生不愿上学,经过学校领导多次做思想工作才勉强来到学校读书;少数喜欢学习汉语的学生也因为缺少学习汉语的氛围和交流的对象而提高不了学习的效果。这些都直接导致学生不重视汉语学习,而只是应付考试。

(三)少数藏族学生基础差,对学习汉语缺乏自信。他们接触汉语的时间短,利用汉语的机会少,学习汉语只是将词语拼凑成句子。根本不能理解难度大的词汇和句子,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同学一起说汉语就胆怯害羞,汉语水平很难提高,学习效果不理想。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加上开始普及“三语”(本民族语言、汉语、英语同步学习),使藏族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经常将三门课的词汇、语法搞混。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

(四)课堂教学违背第二语言教学规律,而且其模式过于陈旧、死板、程式化,缺乏师生互动。普遍忽视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的陪养:现行汉语考评制度有碍于培养学生全面的汉语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汉语教学缺乏交流和借鉴,教研远远滞后于教学,理论指导跟不上实践,致使藏族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存在很大程度的盲目性、随意性:培养学生的汉语素养严重偏向单一的死记积累方向。忽视了汉语运用能力训练,使教学目标和实际效果之间相差甚远,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提高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一)结合实际,强调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汉语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结合实际。强调学习汉语的重要性,生动地为学生讲解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外面的世界和新生事物,多组织学生阅读书籍,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学生明白,在科学相当发达的今天,不但要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更应该掌握汉语言文字,不断扩大掌握新知识、新事物的范围,从而使学生对汉语学习有新的认识。

(二)要与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力量源泉。也是确保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要求教师既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还要对学生始终如一地关怀和爱护,公平公正地和每一位学生交流沟通。分析学生不喜欢学习汉语的原因,了解他们的个性和想法。掌握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不会说藏语的教师经常和学生沟通更为重要,很多藏族学生不能接受汉语老师的讲课方法,是因为老师说话语速过快。或是讲课进程太快,学生跟不上,这时教师就要放慢自己的语速,多照顾学习差的同学。汉语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开展互相学习的活动,老师学藏语让学生教,学生学汉语让老师教,换位学习既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汉语。

(三)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实现理想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力量和源泉,是他们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藏族学生因为基础差,汉语交流有障碍,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消极因素,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视自己的不足。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语文课本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就藏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而言,让他们去接受和掌握这些包罗万象的知识,确实有一定困难,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有无从下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多给学生以鼓励、引导,使学生产生被信任的愉、兴奋感。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适当赞美学生,会增强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使他们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

(四)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模式。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课堂活动,营造学习汉语的氛围,开展联系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只有把现实生活的情景联系到汉语的学习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汉语的实用性。教师提供情景,让学生自己组织对话和同学用汉语进行自编自演,比如看病求医、买东西、吃饭、打电话等,通过参与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求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与方法。由学生的“学会”变为学生“会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例如,在教课文《春》时,重点是引领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意境,教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激发学生表达美好感受的欲望。课堂上采用诵读法和品味法,让学生在朗读与品味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素养。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延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开展“走近春天,亲近自然”的活动。学生返校后,创作了很多以赞美春天为题材的作品,包括描写春天的歌曲、散文、诗歌等。然后将学生的作品整理归类,举办一次“走近春天,亲近自然”成果展。这样,既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又满足了学生心理的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文的能力。

上一篇: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与完... 下一篇:外资进入对产业安全影响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