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时间:2022-07-27 04:02:37

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 要:通过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重要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探讨,分析职业技能大赛与园林教学的相互关系。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从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调整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有效的、可行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旨在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技能,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园林规划设计;现状;问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1.033

Abstrac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garden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aching of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and garden teaching was discussed. Skills competition for lead, from the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to explored the effective, feasible landscape designed cours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in order to optimized the teaching effect, to promoted students' skill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Key words: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teaching reform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及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出众的实践技能[1]。职业技能大赛作为高校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之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意识及能力,助力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发挥重要作用。不可否认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着人力、资金等浪费问题,但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推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应地提升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综合能力。

园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对经济发展具有“依赖性”和“伴随性”。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飞速正常,园林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园林规划设计人才需求更是紧缺。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模式很难培养适应当代企业所需的人才,为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各地市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次组织园林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为此,笔者在分析职业技能大赛对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及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职业技能大赛下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意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创新性,推进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

1 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

1.1 职业技能大赛利于完善教学实践内容

职业技能大赛显著特点是标准化,其次是技术性和实践性。职业技能大赛利于革新,摒弃陈旧的教学知识内容。特别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通过大赛,利于转变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更接近实战,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2-3]。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主要以讲授、演示、指导等为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利于教师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补充适合现代高职教学的主流知识。在完善知识的同时,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互动探讨法等教学方法,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整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

1.2 职业技能大赛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

目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这种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影响教学成效。职业技能大赛以任务和荣誉驱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大赛也为学生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证书,为学生就业增加了砝码;其次是职业技能大赛利于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接近实战,为学生亲自动手提供机会;再者,通过大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总之,职业技能大赛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1.3 职业技能大赛利于提升教师专业业务素质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也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职业技能大赛为教师交流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促进相关专业教师知识衔接,在大赛中发现自身的知识盲点和技能短板不足,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知识的深度、精度和广度,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此外,大赛更多体现的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企业等合作,这种环境利于教师对竞赛项目各环节进行研究、思索,捕捉教学完善的信息,并带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同时,技能大赛也有助于校企间的合作。

2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特点

高职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能够从事各类景观设计、绿化施工与管理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作为该专业的重要课程,《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集艺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实践性强、跨学科性强、实用性强及综合性强等特点。该课程决定学生职业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实施措施。通过该课程学习,承上启下《园林工程预算》、《园林树木学》、《工程测量》、《花卉学》、《CAD制图》以及《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把握植物与美学相关性的能力,并能把构思和内容正确表达并绘制。目前,该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等无法满足企业对园林设计一线人才要求的问题。

2.2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2.2.1 目标定位模糊,知识更新缓慢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视,对园林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要求艺术与美的结合。教材从书写到出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导致知识更新赶不上需求,以致难于满足当前规划设计要求。此外,授课过于理论化,难免造成理论表观于实践显得空洞,缺乏张力和感染力,虽然多媒体教学丰富了理论课程,平面化的图片也难以把握设计的关键知识点,也不利于人才目标定位的实现。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要么定位过高要么定位过低,园林专业就业去向很多,要把握方向,找准人才目标培养,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行业很多,涵盖城市设计、园林绿化、建筑工程、公路铁路等,需要根据定位目标,有侧重点地讲解知识。理论服务实践,实践升华理论,没有从真实环境中体会的实践课空洞而理想化,缺乏实用性,而与社会脱节。

2.2.2 教学模式传统,互动教学不足 “填塞式”教学方法依然占据我国高职教育的讲台。缺乏互动的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这种缺乏互动融入的教学模式,难以形成良好的设计氛围,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实践教学跟不上知识的步伐,不仅遏制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2.2.3 考核形式单一,评价机制尚缺 《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一般采取理论试卷考试或者是设计一幅图的形式作为考核,理论试卷考试重在理论,易于形成应付考试,学生不能对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而设计图纸的交付缺乏能动机制,不利于提升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力,这也和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相符。如何综合评价《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成效,尚缺完善的综合评价机制。

3 职业技能大赛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1 完善理论知识,改进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行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难于通用。各高职院校通过到职业技能大赛与企业亲密交流,查找《园林规划设计》教材不足,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生产实际,突破传统教材和教学内容模式的束缚,有侧重地订购课程教材,并完善课程理论不足。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利于高职教师了解当前园林行业发展趋势,并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到课堂中,改进传统图片式的多媒体教学,引入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多媒体授课,以新颖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准[4]。此外,讲解行业的成功案例,将案例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模式多样,还包括实战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这些方法的引入可以改进传统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学习的氛围,提升了教学成效[5]。

3.2 项目化教学,任务化驱动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重在实践,核心是理论在实践上的灵活运用。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任务驱动教学的一种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危机感和成功欲,能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滁州职业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把企业的一项项任务引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把课程分成一个个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去了解规划设计类项目的工作程序,作品由企业去评判,具体项目涵盖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广场及公园规划设计、居民区绿地规划设计、单位绿地规划设计及屋顶花园规划设计五项[6-8]。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模块化,采取个人或者小组形式,以专业竞赛、校内小组赛、互动交流等形式,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团队意识。

3.3 多渠道考核,改以考代评

改革以考代评的考核方式,强化高职院校技能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设计能力。传统的作品设计考核易导致作品抄袭和雷同发生。各高职院校根据本校园林人才培养的实际,制定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聘请大学教授、企业专家对体系进行论证,避免考核体系的片面性[9-10]。笔者通过这些年教学,总结了一套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多元化考核、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考评等特点,一是理论成绩25%,二是课堂提问、作业10%,三是技能竞赛15%,四是小组项目作品25%,五是与企业间项目化教学作品25%。

参考文献:

[1]楼世洲.专业对接产业 人才服务企业――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25-29.

[2]孙钦花,杨瑞卿.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7):3868, 3871.

[3]汤鑫.依托职业大赛完善高职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136-137.

[4]陈飞.浅析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5(12):85-87.

[5]刘行,安军超,曲良谱.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3):127-130.

[6]许仁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2(7):187-188.

[7]叶登舞.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1):93-95.

[8]周金梅.园艺专业中《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21(1):85-86.

[9]向潇潇.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4):77-78.

[10]曹冰.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64-66.

上一篇:最被看好的畅销车 下一篇:初中物理课程跨入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