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贾樟柯:下一步尝试类型片

时间:2022-07-27 02:57:18

《综艺》:你认为目前国内艺术电影的市场空间在哪里?

贾樟柯:现在在国内做艺术电影还是挺难的。就比如《三峡好人》,我的很多朋友都没能在影院里看到。因为排的场次太少,就算排上很多也都是在一大早。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只有一种院线,就是商业院线,而目前需要的是建立更多种类的院线。当然艺术院线的建立首先需要引进片审查体制的放开,因为一条具有公信力的艺术院线需要稳定高质的供片量,这光靠国内肯定是不够的。其实国内对艺术电影的认识也存在很多局限,很多片子都是因为票房不好所以才被归到艺术一类的。

《综艺》:你和北野武工作室(Kitano Office)的合作是否还在继续?

贾樟柯:他们从《站台》开始就投资我的电影了,现在合作还在持续。但是换了一种方式:从《世界》开始,国内的电影投资渐渐活跃,他们现在是日本的第一买家,买了片子之后再交给当地的其他发行方。其实我们之间的合作和以前没太大不同,对方都是在开拍之前就把资金打过来。但他们现在的身份是买家,这样片子就不必按合拍片来操作了。

《综艺》:你之前也和上影集团联合成立了一个工作室。

贾樟柯:对,我们也是合作很久了,现在我拍新片上影都有合作的优先权。另外我们也想在今年启动一个新项目,希望从2010年开始,能够每年推出几部年轻导演的作品。因为工作的机会,我与国内新人的接触和联系比较多。每年我在各个电影节上都能看到很多新人作品。很多年轻导演出于信任,也会把剧本拿给我看。因此我这边主要是项目的策动方,再加上上影在市场终端的实力。这对现在的年轻导演是很重要的,他们现在最麻烦的就是和终端出口的联系。

《综艺》:近两年你也开始出任电影监制,你对这个角色是怎么看的?作为监制,你在影片制作中的参与程度又是怎样的?

贾樟柯:我主要做的还是项目前期的一些工作。第一个阶段是搭盘子。比如《荡寇》一开始就想找小田切让来演,因此就需要跟日本公司合作。电影是在巴西拍,所以也需要与本地的制作公司合作。我们找的是Gullane公司,2007年在柏林谈好的。香港的合作方骄阳是余力为自己找的。我的工作一般也就是开开会、见见面、发发邮件,合同等细节都交给公司的其他团队,其实也不会耗费我太多的精力。剧本我会参与得多一些,也会提一些建议,当然绝对不会逼着导演接受。到了现场拍摄阶段我就不管了,《荡寇》拍的时候我也就是从iPhone的直播上看了一眼。现在影片4月就要在日本上映了,香港6月份也会推出。过几天我们也会拿片子去送审,希望内地也能引进。我觉得在不影响自己创作工作的情况下,每年监制两部电影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体力和精力的分配都比较好。

《综艺》:你现在手上有哪些新片的计划?

贾樟柯:我的下一部作品将是《上海传奇》。这是部纪录片,讲述上海从晚清到现在的历史。片子的脚本已经完成了――其中陈丹青的贡献很大,马上就将开拍。但时间还是比较紧,因为明年5月上海要举办世界博览会,所以希望能在那前后上片。之前做的《刺青时代》因为版权方面的问题已经流产了。很遗憾,景我都看过了,也找了很多合作方,意大利的公司甚至把小说的意文版都提前出了,但最后还是没能跟版权方在价格上达成一致。现在我手上还有两个项目:《双雄会》一直都在写。这其实是我在大学期间写的一个本子,是部间谍类型片――很奇怪,当时我写的其实都是些类型片,但出来以后拍的却全都是艺术的。我这10年其实都在即兴拍电影,深思熟虑做的只有一个《站台》。《双雄会》写得慢的原因是因为最初的本子写得太简单,只有一个故事,当时在历史背景上的工夫下得比较浅。我现在则很慎重,因为影片涉及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我做了很多调研,搜集了很多资料,光台湾就去了6次,也做了很多的采访。但是越写越觉得难,当然我还会继续努力地写下去。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部鸿篇巨制。另外还有一部晚清题材的本子,也是走类型电影的方向,是一部反武侠片。

上一篇:地面整合的力量 下一篇:由《二十四城记》说开去 艺术电影需要放下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