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的焦虑

时间:2022-07-27 02:35:08

产能过剩的焦虑

2012年年报显示,宝钢股份(600019)、上汽集团(600104)与贵州茅台(600519)三家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年度薪酬分别为71.5万元、93.06万元与72.96万元。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去哪家公司做CFO?

且慢回答。除了薪酬、生活条件、两地分居、孩子教育等因素外,尚需要考虑三家公司的经营压力与面临风险,因为其所归属的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不仅牵动着相关企业经营者的心,亦为上市公司投资者所关注。以钢铁、汽车与白酒三个行业为例,我们分别选择A股市场上的相应龙头上市公司,分析其2012年年报可以发现,“产能过剩”已成为其管理层讨论的一个关键词。

宝钢股份在其年报中介绍了公司发展面临的三方面主要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产能过剩: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集中度低,竞争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扩展,而且竞争层次已由单纯产品竞争升级到产品加服务,乃至供应链间的综合竞争。

与产能过剩等挑战相呼应,宝钢股份2012年度业绩大幅下滑:营业收入1911.36亿元,同比减少1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6亿元,尽管同比大增41.1%,但主要由非经营性损益所贡献,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20亿元,同比减少32.7%。

相较而言,上汽集团2012年度业绩不俗:营业收入4784.33亿元,同比增长10.47%;尽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52亿元,同比仅增长2.62%,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4.77亿元,同比增长22.94%。

即便如此,上汽集团在年报中亦强调了产能过剩之忧:今后几年国内汽车行业产能将持续过剩,市场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也将不断上升,同时能源和环保压力要求汽车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公司未来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各厂商产能逐步释放,以及日趋激烈的价格竞争,可能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至于贵州茅台,2012年度业绩可谓亮丽:营业收入264.5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3.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08亿元,同比大增51.86%,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幅相若,同比增长52.90%。

然而,在一片大好的现状中,产能过剩问题并未被贵州茅台所忽视。在探讨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时,贵州茅台认为,政策压力加大,各种危机事件频发,白酒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及价格下跌、库存增高等日益显现,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白酒行业高景气增长态势结束,将进入中低速发展的调整期,行业周期性波动和政策层面限制对白酒行业的调节将在2013年完全显现;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突破1200万吨,行业产能扩张过度,供大于求。

为何同样是产能过剩,三家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的业绩与盈利能力却截然不同呢?我们可以从利润表结构中去寻找答案。

压力不同

表1是三家上市公司2012年度利润表的一种变形,非是按金额来列示,而是按营业收入的百分比来表达。因为公司的最终盈利来源于营业收入,所以这种百分比的表达,可以反映出从营业收入到净利润的过程,而后者是公司生存与发展之本。

数据显示,从百元营业收入到营业利润,三家公司成本费用补偿比例迥异。其中,宝钢股份营业成本高达92.36元,上汽集团亦是较高水平,为83.28元,而贵州茅台仅有7.73元。换一种表述,就是贵州茅台毛利率超过90%,而宝钢股份仅有不到10%,上汽集团为17%。再经过税金、销售与管理费用等的层层“盘剥”,三家公司的营业利润最终分别剩下1.88元、8.18元与71.18元。

于是,同为产能过剩的情况,三家公司的经营压力就感受不同了。就销售价格而言,宝钢股份能够忍受的下降幅度极为有限,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下跌2%,几乎就陷于亏损的境地。事实上,2012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不乏巨额亏损的案例。上汽集团的情况稍好,但留下不足10元的营业利润也使得其对销售价格较为敏感。至于贵州茅台,即便销售价格下跌一半,尚留有可观的营业利润。

如果从成本费用角度分析,亦是同样道理,只是价格下跌的分析变为成本费用提高的敏感性分析。按通常的管理会计理论,成本费用又可分为变动、半变动与固定性三类,这三类的比例决定着公司保本点的高低,亦可据此计算经营杠杆。

以三家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宝钢股份与上汽集团皆属资金密集型,固定费用占比较大,比如设备的折旧费用,相比之下,贵州茅台的固定资产与相应折旧费用较少。所以,前两者的保本点销售额很高,而贵州茅台相对很低。换句话说,前两者的经营杠杆很高,需要不断扩产以实现规模效应。正因为如此,宝钢股份与上汽集团的营业收入绝对金额很大,这也是产能扩张进而导致过剩的一种原因。

就目前国内经济环境,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一方面销售端价格呈下降态势,因为价格战是最简单的,也为国内企业所热衷;另一方面,成本费用端却呈上涨态势,因为人工成本等刚性费用近年来不断上扬。其实,即便不考虑其他因素,单就包括大量人工成本等在内的管理与销售费用的这种上涨趋势,已经使得国内企业的保本销售额普遍提升,从而压缩着营业利润,激化着竞争态势。

与宝钢股份与上汽集团相比,贵州茅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营业税金较多,百元销售收入中营业税金高达9.72元,而前两家公司分别仅为0.16元与1.66元。贵州茅台的营业税金中,主要是消费税,而消费税中,绝大部分是从价计征,亦即这部分税金具有变动费用特点。如果由于产能过剩导致销售价格降低或销量减少,这些税金也将相应减少,进而同营业成本一样具有弹性。另外,贵州茅台广告宣传费占销售费用中比重超过七成,这部分费用其实也是具有一定弹性的。

当然,如果基于各级政府财政收入与税收征管等方面考虑,也可能这些税金方面的弹性变弱,但这是公司治理、政企关系方面的因素,是另一个问题了。不过,另一个问题也是问题,这些因素也有可能使企业特点发生些改变,但不足以颠覆。

贵州茅台在2012年年报中介绍了“因维持当前业务并完成在建投资项目公司所需的资金需求”:“十二五”期间,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及贵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茅台酒和系列产品技改项目及配套设施、道路工程及科研设施等项目的建设。2013年,公司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主要包括:中华片区第一期茅台酒技改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坛厂片区第一批建设工程项目、酱香型系列酒制酒技改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环山酒库项目、多功能会议中心、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购置土地等项目,预计2013年所需基本建设资金约82.98亿元。

明知行业产能过剩,却又投巨资大兴土木,言辞中政企不分的沉疴昭然显现。

风险各异

如果说前述利润表的分析揭示的是产能过剩情况下,三家公司所承受的经营压力的不同,那么资产负债表则更多反映出公司面临的风险。表2是三家上市公司2012年末百元资产的结构情况,其中亦包括了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从利润表过渡到资产负债表分析,可以仍以营业收入为切入点。营业收入只是收入数字,钱落到口袋里才更踏实,亦即现金流才是真金。表2显示,就反映纸上富贵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而言,宝钢股份与上汽集团两项合计皆在10元左右的水平,唯贵州茅台仅不到0.5元。也就是说,前两家公司赚取了大量的纸上富贵,尚未落袋为安,而贵州茅台赚取的却是真金白银。期末三家公司货币资金分别是4.12元、19.18元与49.03元。

于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宝钢股份与上汽集团面临着收款与坏账的风险,而贵州茅台就轻松得多。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为了扩大销售,往往更多地进行了信用销售,进而进一步扩大应收项上的风险。

当然,两家公司的应收票据绝大多数是银行承兑汇票,由于融入银行信用,理论上不存在收款风险。但需要关注三方面问题:一是同一客户又有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的情况;二是公司对应收票据是否有相应担保责任,比如目前汽车销售结算中存在“三方协议”模式;三是如果客户由于偿债问题陷于困境,尽管公司收了货款,却损失了客户与未来的销售收入。

应计项之后,紧接下来就是存货风险,比如发生存货贬值,同时亦占用着资金并发生相关保管费用等。表面上看,贵州茅台存货最高,为21.48元,不过,考虑到两方面因素,其实存货上的风险不大:一是与预收账款对应的存货,即已先收款但尚未发出的存货;二是白酒的特点,有时存期越长甚至越会升值。与之相比,宝钢股份与上汽集团的存货就不同了,产品价格波动起伏,下一代产品日新月异。

再往下,是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两项存在的风险,也可以理解为目前产能与在建产能上的减值风险。相较而言,宝钢股份这两项占比最高,此亦是公司高经营杠杆、高保本点与高经营压力的一种主要来源,因为折旧成为一项主要的固定成本。其实,以目前钢铁行业普遍亏损或至多微利的情况,实际上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应该巨大,但由于减值准备不能拨回、国资保值增值等因素,目前与未来很可能一直处于潜伏状态,或者通过持续亏损的方式而逐步释放。

上汽集团的情况较为特殊,因为其合资公司的相关资产隐于长期股权投资中,但其两项长期资产亦占一定比例,并且在建工程与固定资产比率远高于宝钢股份,说明未来有大量在建产能需要释放。至于贵州茅台,由于钱多及其他种种因素,近年来固定资产增速迅猛,但考虑到其经营弹性与巨额的现金存量,存在的风险尚不足虑。

再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右边,宝钢股份有息负债众多,说明存在较大的财务杠杆,进而可能转化为较大的财务风险。而上汽集团的情况就好得多,有息负债并不很大,尽管通过应付项占用了大量上游的资金。至于贵州茅台,不仅没有有息负债,亦有大量的预收账款,进而无偿占用客户资金。

当然,现状并不代表未来。否则,近期贵州茅台股价也不会“跌跌不休”了。就投资者而言,还有其他需要更多考虑的因素,比如政策与预期等。至于公司经营者,尤其是CFO们,面对产能过剩、经济与行业环境以及企业情况,就需要未雨绸缪,辗转腾挪于现实与未来之间了。

上一篇:游戏至死 第5期 下一篇:颜惠萍:进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