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推进社会建设

时间:2022-07-27 12:36:41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推进社会建设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四位一体"的战略任务,把社会管理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30多年的努力和尝试,我国社会管理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我国社会理的新局面,从而加速推进我国社会建设。

关键字:社会管理 社会建设 创新

一、社会管理的涵义

(一)社会管理

一般认为,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规范社会关系、处理社会问题、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保护、维护群众的权益,促进社会公正。

(二)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是指发展社会事业、开展社会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社会需要的创建活动。社会建设在所要解决的问题层面上主要包括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六大内容。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的战略任务。

(三)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一,概念与侧重点不同。"管理",强调过程的高效和结果的有序;"建设",有创立、兴建的意思,可直观地理解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劣到优。社会管理侧重于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社会建设侧重于增加服务设施,改善社会成员生活质量,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规划。其二,评价标准不同。评价社会管理主要看社会运行状况,具体指标如上访率、公众参与度、社会和谐指数等;评价社会建设主要看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具体指标如就业率、社会保障覆盖面及保障资源分配公平度等。

两者的联系主要在于:其一,价值理念和最终目标相同。都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都是在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其二,主体相同。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社会建设,政府都不再是唯一的主体。执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是它们共同的主体。其三,内容上互相交叉。其四,功能上相互促进。高效的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的不断进步,必将增加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从而减轻社会管理的压力;增加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是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同时这又是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

二、我国社会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管理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为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构建基础和发展环境。 主要表现在:社会管理职能的不断强化,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投入的增加,社会管理领域相关法律规的趋完善以及政府社会管理领域运行机制的不断改进。党的"十"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对社会管理的重视。资金投入方面,2007年,用于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支出为98.23亿元,2011年增加到3342.91亿元,年均增长141.5%;全国教育经费支出,2000年为3849.08亿元,2009年增加到16502.71 亿元,9年翻了两番;全国卫生总费用,2000年为4586.63亿元,2009年增加到17541.90亿元,是2000年的将近四倍。

近年来,尽管我国社会管理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仍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管理的主体至今较为单一

中国社会管理的主体依旧是政府,并没有实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诸如妇联和工会等,尽管有小幅度的改革,但是依旧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自主性并没有实质的提升和改善。譬如在很多涉及薪酬和工作环境的纠纷中,工会很难站在工人的立场上,维护工人的利益,独立工会的呼声很高,但是目前还无法实现。

2. 社会管理缺位

长期以来,过度地追求GDP 增长以及官员的考核制度,以及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政策的选择性执行,使得政府官员热衷发展经济,盲目追求经济数字,除了成本颇高的维稳,其他社会管理工作存在着被弱化,不重视,诸多的社会矛盾长期积累而得不到缓解或者纠正,逐年增多,社会行业频繁出现丑闻,如近几年来食品行业从三聚氰胺事件到非法添加剂事件等。

3.收入差距过大

宏观上表现为: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微观上表现为:个体差距、行业差距。2010年,占地9.5%东部地区拥有55.6%的国内产值和36%的劳动力,占地71.5%的西部地区GDP仅为16.9%。自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国家统计局再也没有对这项统计公布过具体数字。据联合国数据,201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将突破0.55,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2010年中国百万美元的富豪达到24万人,所掌握的财富总额达到9690亿美元,相当于其余13亿中国人创造的社会财富的总和。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行业相差已超过10倍,而从1978年起至今,电力、煤气、金融保险、房地产、采掘、地质勘探、烟草等行业成为国有经济中收入水平增长最快的行业。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三、完善我国社会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我国社会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社会领域的变革正成为推进中国整体改革事业的关键因素。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要求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模式。在具体分析我国社会管理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经验,提出了一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 要重点培育和完善公民社会

国家和公民社会都要保护和增进的个人合法权利和正当利益;尊重社团组织多样性, 思想文化多样性; 实施政务公开和公共领域开放;强调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制约国家权力, 保证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领域。

(二) 促进社区建设, 完善社区自治功能

促进政府与社区分立, 地方政府对社区实行非强制性的工作指导, 社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给社区提供足够的财政投入, 将社区承担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提供居民公共福利服务支出列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项目, 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三)转变政府职能

增强政府服务意识,由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放弃一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积极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组织, 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政府要将一部分公共职能交给社会承担并由此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 以有效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四) 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实施,构造和谐的收入分配格局,推进社会公平

酝酿八年之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于今年12月出台,各级政府要积极实施, 对收入再分配进行科学调控, 理顺工资和收入分配的秩序,减少贫困和低收入群体, 实现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关系和谐。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推进社会公平, 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构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什么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新华文摘》2006(3).

[2] 王郅强,靳江好.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国行政管理》,2006(10).

[3] 周敏凯.新时期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若干问题理论思考,《学习与探索》, 2006(5).

作者简介:袁海圣(1989-) 性别:男 籍贯:江西宜春,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研究生 专业:国民经济学 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调整。

上一篇: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视角谈我国商品房销售存在...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