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改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时间:2022-07-27 08:30:03

历史课改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通过这几年来的所见所闻,不断学习和探索,历经几年的实践,有一个切身的感受是我与学生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这种变化是微妙的,同时也是让我欣喜的。改革有没有必要,究竟要不要改,我想每一位教育同仁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在此我仅对中学历史课堂改革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做法,期盼各位同仁的扶正。

历史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侧重的是它对学生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为其以后的人生道路方向起到掌舵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历史绝不能是简单的知识讲授,填鸭式的教学。更不能以学生记住多少知识,考试得多少分来衡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历史知识的学习当中得到人生的启迪。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历史课堂?如何形成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绝不应该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其实,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设定使用某一种方法,而废弃其他。任何一个课堂只有使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是高效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学生追求真理、探究学问的内在驱力。现代的学生爱好和兴趣都比较广泛。常听到有学生说:“老师,我喜欢历史,也喜欢上你的历史课,但就是不喜欢看教科书,讨厌考试。”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总不由得一阵无奈,确实现在的教材,较以前有了一些改进,但书中却仍是一幅幅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模式化图景:人类的演变史很少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个丰满的历史人物;活生生的历史却演绎成了充满学术理性主义、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单调、乏味、无聊的课本。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认为教学中就有必要多角度设计、多途径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之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我认为一堂让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历史课,即可称之为是一堂高效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模式下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呢?下面几种方法是我个人比较认同和正在实施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借鉴。

方法一:课前演讲──点评历史

所谓的课前演讲不是漫无目的地即兴演说,也非脱离现实的东拼西凑。而是要求学生在每一节新课开始前,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景等。在课上用3~4分钟演讲,既要体现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即达到有讲有评。这里的评就是融入自己的观点。

按照要求去做,学生就会去主动搜寻,主动查阅资料。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得以满足,避免了“一言谈”的传统教法。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参与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由此改变。另一方面,学生的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无形当中,教学的双边化得以很好的开展,“互动式”的历史教学也就随之而生。

方法二:多媒体教学──生动历史

多媒体教学,能以形象生动的文字、声音、图像来再现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策略,按照媒体的功能,择优运用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电子计算机以及相应的软件,构建成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学设计新模式,把书本的静态描述变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使形、声、图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如讲《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节,可出示青铜器的模型,或运用幻灯,使学生通过对青铜器的观察,总结出青铜器铸造技术高、工艺水平精、种类繁多的结论。又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看着一幅幅精美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及短片跃然眼前,听着悠扬的音乐,学生仿佛忘记身在课堂,爱憎分明立竿见影,比语言的表达更胜一筹。

方法三:讲述历史故事──重温历史

中学生由于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爱玩的天性并未改变,特别爱听故事。如果在历史课上,通过有针对性地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同样讲故事,有的老师可以讲的形象生动,有的老师只是平铺直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让他们倒胃口。那么如何讲故事才能使历史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蒙荷拉比把语言的表达效果概括为一句话“影响力=15%声+20%色+25%姿+40%情”。在历史课上,如果你声情并茂地讲述历史故事,学生会紧随故事的节奏,时而凝神静听,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怒形于色。当然,这只是一些小技巧,其实要讲好一个小故事之前,老师必须对故事的情节和故事意义了然于心,其次我们所选的故事更不能为了讨好学生的“故事欲”而滥讲故事,应做到内容健康向上,紧扣课文环节,适度把握时机,收放心中有底。这样,学生也就会在意犹未尽之余轻松掌握历史。

方法四:历史辩论──体验历史

历史辩论能使学生更深入体验了解历史。比如在学习评价唐玄宗的功过是非时,有的同学盛赞“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又为“天宝危机”马嵬驿兵变,唐玄宗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爱妃被逼自溢而扼腕叹息,又找来白居易《长恨歌》作为佐证,认为玄宗皇帝有人文主义思想,顾全大局,忍痛割爱,让位皇太子,保住了大唐江山。学生的观点和见解难免有失偏颇,但他们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构建了一幅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画面,体验了这段历史,重在过程,不在结果。

当然,这四种方法不能代表全部,还可以通过采访调查历史见证人,积累交流历史卡片,漫步历史影视等方法,同样可达到效果。在此不加多说。总之,激活历史课堂方法得用心去体会,让实践来验证。

在课改实践中,自己缕缕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高效课堂的探索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产生高效。

上一篇:沙丁鱼丁丁历险记 下一篇:承德市滑雪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