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投资逻辑

时间:2022-07-27 08:01:13

缺失的投资逻辑

我们的股市现在所欠缺的,是一个能够推动指数由熊转牛、并且合情合理的投资逻辑。

2012年已经过去了三个季度。回顾年内行情,特别是上证指数的趋势,虽说有过一强一弱的两波升势,但其大的趋势仍是熊市格局,市场总体给人一种“扶不起来”、“易跌难涨”,并且越来越弱、熊市“回来了,而且真的就不走了”的感觉。

我们的股市一不缺人(真正的投资者),二不缺钱,三不缺办法,四不缺信心,但我们到底缺什么?笔者认为,我们的股市现在所欠缺的,是一个能够推动指数由熊转牛、并且合情合理的投资逻辑。

首先,在二级市场,想看对一只个股的股价走势并进而找到适当的买卖时机,其难度并不很高,稍有一些股市阅历的投资者,都能做得到;反之,想看对一个指数的趋势,并且发现趋势的涨落节奏,则非常之难。

问题是,如果你不看好股市,认为指数或将调整,为什么不等底部构造完成之后,特别是当市场成本再次跌到“不合理”的价位之后,再回股市呢?

其次,有人以为,只要我们大家都买市场指数基金,也许就能跑赢大盘了。其实这同样不可能。

就算当下是确定的熊市格局,跑赢大盘也不是难事,难的是跑赢CPI。对此,投资人如果死咬CPI的多头趋势,或死咬CPI的空头趋势,本身同样是十分危险的方案—就算你能准确的看到并且踏准短线与中线的市场节奏,但仍然也是理论上的输家,你只不过是比别人的亏损时间拖后几年而已。因为,CPI回落则表明经济或转为长期的不景气周期,你能赢一时,但不能赢长远。

熊市没有赢家—尤其是股票市场,股市的全部交易成本的高昂,决定了二级市场的输家的个数,或者说二级市场之内所有为“趋势”买单的人数,必须足够“多”,或者足够“大”。我们每一轮宏观经济大趋势的转折,都注定有一批机构遭遇“团灭”或者“秒杀”,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其三,学会敬畏市场,别为熊市烦恼。

以目前的态势而言,断言资本市场已成“涸辙之鲋”可能为时尚早,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政治周期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我国当前的“经济还没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经济困难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一般而言,长期跟踪二级市场中的现金与股票的总量,并且学会长期投资:现金稀缺则卖出股票,换回现金;股票稀缺则买回股票,重仓持股。这就是一个简明的投资策略。在宏观经济的上升阶段,奉行“买入并且持有”的策略,要比频繁地捕捉那些瞬间的市场买点或是卖点,都更有效。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经济上升周期之内,只要死死地拿住几只业绩绝对增长、估价相对合理的股票,并且一路持有,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跑赢大盘。

按照概率论的基础分布理论,比如最简单的正态分布理论,我们在一个上升趋势中任何时候买进都是对的(仅仅针对现货而言),而且我们只有可能买错一次,那就是这个行业的“百年大顶”;反之,我们在一个上升趋势中任何时候卖出都是错的,除非你决定离开市场,去过另外一种更难赚钱的生活。

在现货市场,现在普遍缺乏“信心”,而没有信心的根源,在于不知道现在的“二次股改”,其中有哪些内容是“可以信任”的,哪些内容是“不可以信任”的。

当然任何时候,我们都相信“自己”,问题在于,一个“只相信自己,此外谁都不信”的交易市场,已经不能称其为市场了。

上一篇:财务工具论 下一篇:我的“十一”黄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