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7-27 05:43:47

职高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内容,然而由于职业高中的性质更侧重于职业化,因此其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职高教育 物理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引言

在我国,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职业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优点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部分职业院校过于注重对学生职业化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如果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上后不会创新,必然就会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淘汰。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适应社会竞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实际意义。

一、以悬念为基础,产生创新动力

想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内心里对物理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当他们心中有了疑问,就会主动地进行探究,在他们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行为创新的动力,而行为创新的动力就是在思维创新的驱动下形成的。为此,笔者每教学新的内容,都会选取生活中与之相对应的物理现象,设置具有趣味性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大气压强》时,我做了如下实验:

选取A、B两个烧杯,A烧杯当中装满水,B烧杯当中装一定量的水(十分之九左右),把两个烧杯口上盖上纸片,然后翻转过来慢慢将纸片抽走,A烧杯中的水全部流出,B烧杯当中的水却没有流出,呈现出一种“悬浮状”,这是为什么?

当做完这个实验后,学生对这个现象都感到非常好奇,在他们看来按照万有引力定律,水应该全部都流出来才对,可B烧杯当中的水却出现了“悬空”的状态。如此一来,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探究兴趣,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创新思维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是学生不知道的未见过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学生未见过的物理现象,提出一些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热传递、热膨胀”时,笔者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冬天睡觉的时候,人们为了御寒会盖上厚厚的棉被取暖。然而,在酷暑的夏天,我们看见买冰棍的商人却把冰棍用厚厚的棉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是为什么呢?”当学生听完笔者的提问后,发现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中,然而这种现象是相互矛盾的,于是产生了质疑。在这种质疑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从而实现了对他们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以实验为实践,实现思维创新

物理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的规律性知识都是从物理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够使物理学科不偏离本质。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实验的好奇,而这种好奇就表现在他们对老师的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特别感兴趣。因此,想要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导者。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仅靠教材中的实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进行教材中的实验之外,还应增加一些课外实验,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结语

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创新思维始终都是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物理学科自身具备实验性、实践性、相象性和逻辑性等性质,这决定了它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成伟,于志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2009,15:9-10.

[2]杜力侠.在探究中感悟在创新中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09:53-54.

[3]李全安.职高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2,05:30.

上一篇:关于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