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体验教学法研究

时间:2022-07-27 05:19:19

高中数学体验教学法研究

摘 要: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产生良好的心境和主动学习的意愿。体验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体验式教学法 应用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是近年来被广大高中数学教育者所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和数学知识相联系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正确地、快速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使情感与认知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与以往传统的强调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和成绩的方法相比,更加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过程。从很多数学家的研究历程来看,每一个数学概念和数学定律的形成,都是数学家在无数次的体验中获得的,对于高中生来说,课堂教学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真实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找到对数学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笔者结合多年从教经验,对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法提出了如下看法与建议。

一、创设情境,在体验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在亲自参与和亲自操作中,完成对知识内容的体验,不但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将数学思想具体形象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知识的创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如在讲“坐标平移”时,可以先创设如下情境:“老师的讲桌坏了,想请下面一位同学来帮我修好,但是目前讲桌与这位同学之间存有距离,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该同学把老师的讲桌修好?”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非常积极地展开思考和讨论,很快制订了三个方案:一是将讲桌放到学生的前面进行修理;二是让学生走到讲桌前进行修理;三是将讲桌与学生同时移动到教室外面进行修理。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方案二更加实用和简便,这时,再引出学习内容“坐标平移”,并告诉学生,坐标平移实际上就是与方案二类似的一种作法。通过情境创设,学生不但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坐标平移”的数学本质,而且通过动手实践,还能意识到数学问题普遍存在于生活之中,数学是解决现实问题最好的工具。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游戏教学,在快乐的体验中加快理解知识

高中数学的很多概念、定义、公式、定理,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生涩难懂。这些数学知识直接传授起来是较为抽象且枯燥的,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而采取游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掌握和理解知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如在讲“函数的概念”时,可以组织学生做这样的游戏:先在黑板上列出三个目前最受关注的三个明星的名字,如“刘恺威、杨幂、李晨”,然后选出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喜欢的明星名字,每个人必须选择一个,不能多选,也不能不选。然后将学生的选择与明星分别以集合A和集合B的形式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再将集合中的明星和学生换成数,分别画在黑板上,如图1和图2所示:

通过图的演示,学生意识到图中所列出的对应关系实际上可以称之为是一个从A到B的函数,从而引出函数的概念。这种游戏引入的方法比教材中通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引入的形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问题引导,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将一些定义、公式、定理背得非常熟,但一涉及具体运用则会无从下手,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不知道定义到底是怎么来的;二是学生不知道定义到底什么时候使用最合适。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以及各种公式、定理的应用,不但培养了问题意识,还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如在讲“双曲线”时,可以利用上节课“椭圆”的知识设置问题,借助新旧知识的冲突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请大家回想一下,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分别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设计这两个问题的意图在于,引入双曲线的定义和方程时给学生形成一个直观的对比。然后继续导入问题:想一想,椭圆定义中提出的“距离的和”,如果要将“和”改为“差”,那么点的轨迹会不会发生变化?方程是怎样的?这种为学生设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的方法,可以让他们的数学想象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对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完整的体验。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培养高中生创新、自主能力为目标,以注重高中生自我体验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它所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提高了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与我们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一致。

上一篇:讲究智慧,创新形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背诵古... 下一篇:浅析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门用途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