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与生活中体现数学美

时间:2022-07-27 04:51:27

在教学与生活中体现数学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更多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新课程要求课堂上多给予学生探究的话题,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将智慧用于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和谐统一,让学生享受课堂的诗意与快乐。

教学内容接轨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教学中,应注意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到数学课堂,与数学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更为宽广、真实的层面上探究数学,从而真正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认识钟点》时,以小明的一日活动为例,每一项活动都为整点,观察所有的整点长针的指向,短针的位置,再让学生在钟面上反复练习各个整点的长短针的指向位置。认识半点时以学生的活动游戏为例,认识几点几分时以上、下课为例。之后,让学生学看电影票的时间,学看电视、广播的时间表,以及飞机、轮船、火车的时刻表。这样,教学内容取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而且感知这些知识能为生活所用。整个过程交织着生活世界和数学世界,从而打通了数学课堂与学生现实生活的通道。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教学得以有序高效进行。

教学方式融入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更是一种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互动。因此,教师要乐于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学习气氛,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去打动学生,以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优化师生情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主要包括实物直观、模拟直观、图表直观、语言直观(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强化观察、制作实验活动,让他们多种器官并用,丰富感性认识,提高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抓好课堂讨论和学习竞赛活动,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益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巩固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课堂上应体现更多的是师生间自由对话与互动生成,教师脸上一丝善意的笑容,相对于学生就是心里的一丝甘甜;教师热情洋溢的教学,学生就会更加投入学习;教师给学生于真诚的关爱与期待,学生就会从教师那得到力量,使课堂充满魅力和生机。

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

学习活动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和乐趣,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产生心灵的共鸣和升华。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主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7加几”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计算方法,比如,怎样计算“7+5=?”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把7分成4和3,把5分成3和2;3+3=6,4+2=6,6+6=12,所以7+5=12。如果按照以往,教师会强烈地否定这种似乎繁琐的选择。从学生角度出发,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啊,原来你对6+6比较熟悉,把7+5转化成6+6来计算,很好,你真聪明!还能继续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体会到几乎每一道加法题都有多种解题方法,在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丰富和生动的学习生活,能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教学成果中挖掘美感

数学是美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美:“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满的境地。”笔者认为,数学本身丰富多彩的内容,变化而统一的内在形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和人文气息,充满了无穷无尽的魅力,这些应足以感动每一个人。当以一种追寻、发现和欣赏美的眼光来从新审视数学教学,美就一定能很好的被发掘出来。例在教学《三角形认识》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黄浦江上的那些斜拉索桥,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属性等。这样,从学生现实生活中提炼出要学的数学知识,对数学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回归。当把学生的视角转向生活时,那种美感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美将永远埋藏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把每堂课都视为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让学生个性的思维在课堂中自由飞翔,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探索中不断享受,真正构建有效和谐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中心小学)

上一篇: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英语合作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