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学载道 16期

时间:2022-10-13 10:54:37

作者:黄飞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育是一切改革的原点

黄飞

社会要向前进,就必须改革;但无论是政治改革还是经济改革,抑或文化改革,都是由人来推动的,要归结到人的改革上来;而“改革人、塑造人”的工程,我们就称之为教育。所以说,教育是一切改革的原点。当然,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文化改革,都会反过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但最佳的切入点依然还是教育。正因为如此,教育改革被上升到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度。可以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是思想观念、技术、能力的竞争;而思想观念、技术、能力的竞争,就是教育水平的竞争。

19世纪中叶,日本成立了明治政府,力图摆脱封建落后、被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经济闭关锁国的弱势局面。但是,由于明治政府的先天发育不良,整个社会思想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障碍重重。这时候,以福泽渝吉为首的教育家开展了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改革,并通过政府支持、号召民间保持相应的一致步调,一扫当时日本陈腐的神权蒙昧主义国民风气,创建了一个现代化的、文明的、独立思考的国家。可以说,是教育改革保障了明治维新的成果,并推动改革往可持续方向发展。

反思同一时期的中国,同样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状态。当时的张之洞、李鸿章等一些有识之士也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救国运动,但由于只是变革了制度而没有变革教育,当时的主导思想依然是封建本位思想,在人才培养、观念革新方面依然僵化,所以只能以失败而告终。而到了1915年,中国掀起了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其本质就是通过教育改革来变革社会。当时以、鲁迅等为代表人物,竖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在社会上进行了教育思潮的改革。正是这次教育改革更新了人们的思想,引爆了中国社会的一系列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依然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果把国力竞争追溯到教育层面来考虑,不难发现,正是长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育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在经济领域缺乏技术,而教育投入的不足,导致劳动力素质不高,所以只能长期依靠低劳动成本、低技术含量加工来推动经济增长。

教育改革的某一个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不能成为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由谁说了算?不是主管部门,也不是校长或老师,而是时展的验证,是学生对于自己人生的自主感受评价。真正成功的教育改革,应当是满足三个条件的。第一,满足时展需要。第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第三,可持续化发展。新时代以基础教育为首要功能的中等教育学校,应当改变观念,不是将所有的资源和精力用于测试并选拔英才,而应该给予每一个孩子公平受教育的机会;学校不应将学生当作“巴甫诺夫的狗”,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应该鼓励孩子形成“自我教育力”,要激发孩子的潜能,把培养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出发点;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必须从“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角”的模式向“无处不课堂,学生为主角”的自我教育的模式转移,从强调选拔、竞争的“单一学习”向“互动学习、组织式学习”转变。

上一篇:我对职业前景有信心 下一篇: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