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娜娜的青春不迷茫

时间:2022-07-27 03:47:27

欧阳娜娜的青春不迷茫

欧阳娜娜悄悄隐藏在观众席里和大家一起看完了一个关于她15岁这一年的VCR,然后才走到台前。当然要看,为什么不呢?她对世界充满好奇,也包括对自己。15岁这一年她在台北家中只待了6天,“日夜兼程”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多得连自己都记不过来。酷酷的黑西装有小别针卡在腰后,台上正面拍照完美get。这位甜美的少女呈现出自然舒展,自信和务实。

此次来京是为宣传她即将到来的生日音乐会巡演。巡演第一站6月15日从台北启程,6月29日在日本收官。北京站将于6月18日在世纪剧院举行,此外内地还包括兰州、重庆、成都、深圳共五个城市,她要与乐迷一起共同迎接她即将到来的16岁。

这是我必须付出的代价

欧阳娜娜六岁开始学提琴,11岁时赢得全台湾大提琴比赛第一名。13岁时考取世界著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她固然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也有极好的音乐天赋,可她从不吝啬汗水的付出:“麻麻说:‘天才不努力也是没有成绩的。’”即使冬天早上5:30起床跑步,每天练琴八小时,家人出国不能同行,同学们在玩她还在练琴,她都认为是值得的。“这是我必须付出的代价”欧阳娜娜说。小升初时,她拿下全台特优第一名,并保送师大附中中学音乐班。

在她的 《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可以看到她对刻苦的明确态度:“突破体力的极限,付出大量的汗水与努力是必须的,为了克服技巧上的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超越自己的体能极限……妈妈说,把你的目标定在不可思议的高度,即使失败了,你仍在众人之上!”

这种吃苦的精神和忍耐力于她的年纪来说似乎不可思议。在妈妈傅娟的日记里,记录了娜娜拍第一支广告片的情形:翻了两百多个跟头,后背肿起来,却毫无抱怨,她对任何指令都是微笑和说“好”!视频拍完,拍平面,然后是配音。半夜收工时笑着跟每个人说谢谢和再见。

近期在日本录制节目时,也因为太劳累而头晕呕吐,她的随行如她一般敬业,怕弄脏现场,迅速伸手接住了呕吐物,娜娜调侃说:“这也是不错的体验啊,第一次用手接触胃酸”,说着她自己也乐了。十五岁的年纪也能这般风清云淡。

这是我的选择

这位即将年满16岁的少女时常将“妈妈说”挂在嘴上,但她也有超出同龄人的独立和理性。“我非常清楚我要什么”、“这是我的选择”是她的高频词。2013年欧阳娜娜首次触电《北京爱情故事》,2014年参演了香港电影《破风》,2015年参与郭敬明的《是!尚先生》,这些都是她的决定。欧阳娜娜的父亲欧阳龙和母亲傅娟都曾经是演员,而姑姑欧阳菲菲是流行歌手,代表作有《感恩的心》、《热情的沙漠》。娜娜觉得进入演艺圈好像是一种必然,“我的家庭环境就是这样的,就是自然而然地会喜欢。”

2015年她离开了柯蒂斯音乐学院,这也是她的决定。其实她下一学年的奖学金申请已经通过,所以并不存在被开除一事。但这是她综合多方面因素自己做出的选择,其中包括不愿将家庭分为两半,因为她未成年必须有家长陪伴,妈妈只能带上妹妹一起在美国陪读,但也有其它原因,沉稳的她并不愿意向外界公开全部信息。

她也承认到目前为止人生最大的挫折就是决定要离开学校这件事情。在公布之前她预设了很多种反应和立场,但舆论来得比设想的要强烈,欧阳娜娜后来承认,当时的确有些承受不住,后来想明白“我的事情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吗?这是我的人生,我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对爱我的人负责。”不过她很清楚大学时会返回美国继续深造,那时她将独立前往,至于是修音乐,还是修电影都有可能,而且妈妈也全力支持她自己做出选择。那么,她今天的资历都将成为她的加分项。

Q&A

欧阳娜娜的专辑《15》录制于2015年,她15岁,收录了15首她的古典演奏作品。《15》获肯定登上日本公信古典榜第二位,也和她的超级偶像马友友共同入围“内地专业2016华语金曲奖,年度最佳古典音乐专辑”。

Q: 与偶像一同入围有没有压力?

A:因为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所以没关系。他是大师级的啊。

Q:每天都背那么重的大提琴累不累?

A:累是肯定的。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不过背琴也是有学问的,用力有讲究,要让它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就其实也没那么累。它现在和我一起跑了世界的很多地方,有时也会心疼它,坐飞机的时候会单独给它买一张票。虽然它可以托运,但那对它不好。

Q: 现在的练琴时间还有多少?

A: 不太固定,但这次巡演之前会有一段闭关的日子。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睁开眼睛就是练琴,练完琴吃中饭,吃完中饭接着练琴,练完琴吃晚饭,吃完又练琴,然后睡觉。还蛮怀念那段时间,希望在接下来闭关的日子里能重新回到那种状态。

Q: 这次曲目设计有什么变化?

A: 加入了一些流行音乐,只有人们愿意来,你才能继续与他们分享古典音乐啊。其实之前我都拒绝演奏流行曲目,因为我是演奏古典音乐的,干嘛要拉流行音乐。但妈妈认为音乐的本质是感动人,如果这个音乐感动不了你,就和你没有关系。这和艰深和技巧没有关系。

小时候有一次好玩和钢琴老师一起拉了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阿姨跑来跟我说“你知道吗,刚才我都听哭了。”“那其它的呢?”“其它的没听。”可是,你知道其它那些古典音乐我练得好苦,各种技巧。所以,我发现大家都是在找有共鸣,有感动的东西。

上一篇:有“吃亏”心态你就OUT了 下一篇:网络经济下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