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济南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7-26 11:15:40

城市化进程中济南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济南名人故居是历史发展的印记,也是重要的城下文化景观和旅游资源。名人故居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其得以正确保护和利用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背景下济南名人故居的保护和使用状态,对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正确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名人故居,充分发挥历史名人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名人故居;济南;城市化;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

名人故居是对历史名人生活的见证,是城市文化生动的体现,也是有教育意义的旅游资源。因此,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程度,反映出城市文明进步的程度。然而近年来,随着济南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建筑的需求与老房子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传统民居建筑频遭拆除,其中就包括那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名人故居。名人故居的拆除,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就会消失。那些陈列在纪念馆中的名人遗物,无法真实地再现名人的生活氛围。而保留下来的名人故居,其目前的使用及发展状态堪忧。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正确的保护、开发利用名人故居,充分发挥历史名人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力,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

一、名人故居与城市化

名人故居,故名思议,是名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那么,什么样的人算名人?哪些名人的故居值得保护?名人一生住过的房子中,哪些算是有保护价值的故居?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参考英国的名人故居保护机构――蓝牌委员会对此的认定,“被提名的人必须满足一条或更多以下的标准:1.在他所从事的领域中,必须是公认的杰出人物;2.为人类进步和福祉做出过重要贡献;3.必须有一定的知名度;4.在本国名声显赫;5.在此居住期间是其一生中的重要阶段,有重大成果。”根据以上标准可知,名人是具有广泛知名度的人;是在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受到绝大多数人推崇和认可的人;是为人类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而名人故居则是在名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所居住的房子,临时暂住的房屋不能算做故居。那些名人曾在此做出过重要成果的地方,或者影响其思想发展、对其人生有重大意义的居所,见证了名人重要时期的工作历程、生活点滴等,能够反应一定的历史事件,能够对现代和将来的人们起到教育意义,要作为重点故居来保护。

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农业活动比重下降,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过渡,乡村生活方式向城镇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一个国家城市化的程度是根据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来判断的,比例越高,城市化的程度就越高。城市化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速度很慢,发展不平衡。20世纪70年代末,城市化率为14%,1986年为26%,2005年达到了43%。照此速度,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其明显的优点。缩小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增加了就业机会,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较大地改善等。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负面的问题,导致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异常突出。

(一)城市化背景下的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现状

在目前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导致交通与居住需求越来越大,那些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的名人故居,将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其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区域规划与名人文化发展的冲突。城市区域划分与功能定位,影响名人故居的环境及建筑保护。比如在名人故居所处的区域规划城市高新技术区,就与名人故居的传统文化氛围格格不入,导致名人故居原生态文化环境的破坏,从而损害了名人文化的发展。

2.现代功能设施需求与故居文化保护的矛盾。现代生活需要有舒适的功能与完善的设施,名人故居中的基本生活功能与设施跟不上,造成故居利用不佳。而过度的更新改造,则破坏了故居原真性,影响故居建筑及原生态环境的继续发展。

3.新技术发展与名人故居建筑材料原真性的矛盾。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是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有力支持,但使用不当的现代技术与材料,也是造成名人故居原真性破坏的原因之一。

(二)名人故居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尽管大多数名人故居是非常普通的房子,但这是唯一能够见证名人真实经历的文化遗产。而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故居却是极易被拆除的。保护和利用好名人故居,可以对城市文化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形成良性文化循环系统。而这些名人故居,也会给市民带来良好的精神动力。正如舒乙先生所说的:“如果你是一位属于那个城市的居民,你一定会为此而非常骄傲,一股爱国心,一股民族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保护与利用名人故居,促进城市良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城市良性文化生态环境

良性文化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名人故居的保护不仅是对建筑单体的保护,而且对建筑周边的整体历史环境都要进行保护,保持文化环境的原真性,杜绝与名人故居时代环境相悖的现代元素出现。而那些不仅影响名人文化环境,还污染生态环境的现代厂房设施等,更应远离故居。

2.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名人故居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一个组成部分,保护好名人故居,也就留存下了这一段历史,并世世代代继承发展下去,形成该城市的文化特色。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市民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名人故居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方面,就显得更加重要。

3.提高市民文化素养

教育意义,也是名人故居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名人故居的主人都是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对社会做出过重要贡献,其事业及精神对将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因此,来到名人故居,亲眼看到名人在此生活工作而留下的真实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教育比任何一种说教都更能触动人心。比如英国的著名作家劳伦斯的纪念馆“简朴大方,生活气息浓烈,各种生活用品展览生动亲切。在此人们会感叹,这样简陋的环境中何以会产生一个绝世的文学天才。”许多名人故居被设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是激励青少年斗志,学习名人精神的最佳场所。

4.促进城市旅游事业

仰慕名人成就、学习名人精神,从而渴望对名人生活工作过的居所进行参观,感受名人生前的气息,获得精神上的鼓舞,是人们旅游活动的目的之一。因此,名人故居是游客们参观拜访的重要旅游地,是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保护和利用名人故居,可以促进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相反,名人故居的破败甚至拆除,会使游客感到失落,失去游览的兴趣,从而影响城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城市化背景下的济南名人故居现状

济南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745年,唐代诗人杜甫来到济南写下著名诗词《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句,成为济南古城历史悠久,名士众多的证明。

(一)济南名人故居现状

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统计,从战国到民国初期,济南的名人故居共46处,大舜、扁鹊、曾巩、李清照、辛弃疾、老舍等历史名人都曾经在济南居住过。趵突泉附近的南新街是名人故居的主要分布区域,曾被称为“名人故居街”。名人辈出的济南,曾经具有名人文化所带来的特有的场所氛围。

然而,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济南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人口增加、交通拥堵等原因,使得老城区的环境遭到破坏。在这种状况下,名人故居的处境无疑是越来越难。周永年故居早年已拆;2001年马国翰故居被拆,2002年丁宝桢故居被拆……据记载,济南名人辛铸九的辛氏公馆“利用层数的变化、地形的高差,形成了高低错落、形状各异的屋顶群,建筑天际线富有变化。在一个不大的建筑中,屋顶如此复杂多样,设计手法如此巧妙,在济南府中是少见的例子。”然而,这样优秀的建筑在2008年被夷为平地。“名人故居街”成了高楼夹缝中的破败小巷子。目前,现存的名人故居仅剩几处,包括老舍故居、鞠思敏故居、路大荒故居、陈冕状元府等。而这些幸存下来的名人故居,由于保护意识淡薄、产权归属复杂等原因,保护和利用的状况不一。产权属于政府的名人故居,得到了及时保护和修缮,作为该名人的展览馆、纪念馆供人参观瞻仰。产权属于私人的名人故居,由于缺乏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住户保护意识淡薄,原有建筑被翻修搭建严重,几乎无法认出其本来面貌。如陈冕状元府,院落里住着多户人家,破败杂乱,没有得到合适地保护和修缮。寻着名人故居而来的游客,对其目前的状况非常失望。

(二)济南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威尼斯》规定,“文物古迹保护包括一定规模的环境保护,不能与其所见证的历史和其产生的环境分离。”缺乏对名人故居建筑周边环境的保护,破坏整体的场所文化氛围,是济南市故居保护过程中产生的重要问题。如济南的南新街58号老舍故居,建筑周边原生态文化环境的破坏,减弱了故居的文化氛围。

而由于名人故居的归属等原因,故居建筑及环境没有得到正确的保护,临时修补、搭建现象严重。归名人后代居住的故居,因房屋陈旧,怕被规划拆迁而不敢修缮;出租给住户的名人故居就更不可能得到正规的修缮。同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所进行的装修,很难全面顾及故居本身的文化意义,导致建筑进一步被破坏。比如在名人故居的维修过程中,或者缺乏调研依据主观臆想,或者因经费省掉复杂的制作工艺,用现代材料模仿原初的材料形式,在维护修缮建筑的同时也破坏了建筑的原真性。

除了在保护方面面临的环境破坏、疏于修缮、材料失真等问题外,济南名人故居在利用方面,则普遍存在功能单一、格局破坏、设施陈旧等问题。

拥有资金和技术保障的名人故居,大部分被开发为纪念馆,供游客参观学习。但展览纪念模式单一,缺乏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功能和互动参与性。游客来了没有积极的互动参与效果,来过一次一般不会再来,从而无法有效地发挥名人故居的价值,传承名人的精神;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名人故居,要么自居,要么出租给个人或单位使用,没有合理的保护与使用管理办法。出租给个人或单位的名人故居,则因频繁换主,功能要求不同,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由于名人故居年代久远,生活设备设施必然陈旧。而对故居保护的要求,使得使用者不能随意改换现代设施。而故居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故居得以持续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方法。如何在不破坏原有建筑和环境的情况下改善使用条件,是济南名人故居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济南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城市化发展是目前中国重要的国策之一。对于拆除名人故居,城市建设者们往往以城市化发展为理由,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城市现代化更应该包含对文化遗产的宽容,对历史城区的尊重,对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追求。保护好名人故居,就留住了这个城市的文化根基,利用好名人故居,就会将这种文化根基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代代持续地传承下去。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名人故居,以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来指导名人故居,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好这一无价的文化资产。

在20世纪60年代,工业发展、人口激增等因素而造成环境破坏严重。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强调在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理论虽然凶环境保护问题而产生,但随着理论发展的成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在具体内容方面不仅仅指单纯的环境问题,还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资源永续利用、社会全面进步,使得一系列社会发展目标在保持良性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其中一条原则是“公平发展”,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还要顾及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我们并不是文化遗产的占有者,而只是临时保管人,肩负把文化遗产以最好的状态传承给后代的重任。作为不可再生的社会文化遗产资源,以及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跟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名人故居并不是可以静止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房子里住着名人的子孙后代,房子外面生活着左邻右舍。保护这些遗产固然重要,这是遗产得以存在的基础。然而让这些遗产恢复活力,随着时代的脉搏继续发展下去,持续地传承给子孙后代得以永续利用,是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

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保证故居建筑及环境得到最佳的保护状态、最合理高效的利用方式,是济南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主导思想。

(一)名人故居保护的可持续性

1.原生态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威尼斯的第一条规定“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不仅包含个别的建筑作品,而且包含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通过故居建筑的合理利用,比如根据名人的相关行业来规划建筑和街区功能,强化名人文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使得名人故居带动片区的文化气场,从而突出名人故居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故居建筑格局的可持续。在城市化改造的过程中,大到名人故居建筑的整体拆除,小到故居内部结构改造的大刀阔斧,人们追求的只是眼前的经济利益。文化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筑的原真性消失了,文化也就消失了。保持名人故居建筑格局,杜绝没有历史根据的修复、改造和重建,才能使名人故居文化可持续发展下去,同时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去。

3.建筑细节的可持续。保护名人故居建筑及环境细节不被拆除或改变。名人的生活起居、工作都在这里发生,一草一木、点点滴滴都记载着他们的印记。如果保护的过程中不注意细节的留存,将会让该故居最生动的故事消失。

4.维护技术的可持续。维护技术是名人故居保护的重要手段。现有的维护技术如检测、加固、清洗、防潮、防蛀等技术,可以强化建筑的耐腐蚀性、耐风化、抗震等功能。不断探寻和引进先进的维护技术与方法,是保持名人故居建筑良好状态的关键。

5.材料的可持续性。修复材料应与故居原始材料保持一致。如因现有的认知和技术的限制而无法获取相同的材料,则应采用有机材料维护,并保持材料易于剥离,以便将来有了新的工艺重新修复时,可以去掉替代性材料,重新使用正确的材料修复。

(二)名人故居利用的可持续性

1.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利用是对名人故居最好的保护,没有利用,保护就失去了意义。而目前大部分故居建筑的设施落后,开发利用情况并不理想。雅典第67条明确规定“保护文物不代表人们必须保持低水平的生活”。要想让名人故居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在不破坏故居建筑和环境的情况下,合理改善设备设施,改善生活条件,灵活多样的结合周边的环境灵活利用故居建筑。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但充分体现名人的影响力,更能朝气蓬勃地一直发展下去。让人们能够以此地为荣,来到这里受益匪浅,乐在其中。这样的名人故居开发利用模式才有可能使故居建筑和环境得以持续地发展下去。

2.灵活的经营管理。通过国家设立名人故居管理机构,国家配置专门人员的方式,不但增加国家负担,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灵活设置管理机构,实现谁保护谁经营谁获利,这样自负盈亏,将会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专业性。

3.可持续的教育和研究体系。名人故居也是重要的教育基地。在这里,人们了解名人的生平,学习名人的事迹,感受名人的精神。结合名人故居来办教育活动,是可持续利用的方法之一。另外组织科研队伍,研究名人的理论,继承名人之志,为该行业继续发展做出贡献,也是非常重要的途经。

4.激发公众参与。大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公众意识到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一起参与到名人故居保护的事业中,这些城市的无价的财富就会良性发展和传承下去。在名人故居的利用方式上应采取灵活的互动参与设计,以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启发公众的保护意识。

四、结语

名人故居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被毁坏拆除,就无法复原,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即使模仿原样在旧址上重建,也不可能再恢复以前的原初状态而失去价值。保护名人故居是名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挖掘名人故居潜在的文化内涵、经济价值和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发挥更大作用,是名人故居得以继续保护的理由。因此,将名人故居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就是对其最好的保护和继承方式。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去保护和利用济南名人故居,将会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以最好的状态传承给子孙后代,使得名人精神得以永续弘扬,故居环境得以永续利用。

上一篇:赢在互联融通大时代 下一篇:现代科技与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