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命申请10000小时

时间:2022-07-26 09:58:12

推荐书籍:《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无论是音乐家、科学家,还是运动员、艺术工作者,都需要经历至少10000小时的刻苦练习才能达到至高境界――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我从来不否认,每个人的智商不一样。

一般认为,智商在80到110之间属于平常,在110到120之间属于聪明,在120到130之间属于很聪明,在130到140之间属于超常,超过140就叫天才。

概率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分布叫正态分布,智商这种随机变量也是服从这个分布的。这意味着,智商低于80与超过140的人只占据全人类很小一部分。

但纵观世界上所谓天才的比例,远远大于智商超过140的人的比例。那些智商平平却又出类拔萃的人,靠什么成为人们眼中的“天才”?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会告诉你:其实世界上没有天才――任何领域要成为大师级人物,都要经过10000小时以上专心致志的练习。

这是作者系统调研各行各业世界级大师后得出的结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训练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得不低于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被称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三岁就开始学钢琴,而大部分人三岁时还在地上玩泥沙;米开朗琪罗五岁就在雕塑大师那里做学徒,而大部分人这时候还在跟隔壁家小孩玩“过家家”……

这正应了鲁迅说的那句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工作上了。”

从小我们被灌输的思想,就是才能是上天所赐。对于我们这些出生时天无异象、地无异状的普通人来说,只能黯然神伤,感慨命运的不公。

但这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了天才天生的观念――除了某些体育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外,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尖高手。

当你看到这里时,也许已经有了成为“大师”的冲动。但你突然间又犹豫了:“我选择哪个领域下手啊?”

这很正常。我们对于某件事物的热爱或者讨厌,其实取决于我们对其了解和掌握的程度。

当我们不了解这个领域时,我们对其肯定没有特别的感觉,说不上喜欢与不喜欢。当我们掌握的东西要比周围人都多一点时,你会发现自己就有那么一点想从事这个领域了。当你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时,就会发现自己愿意研究更深层次的东西了――当初的没感觉已经变成了热爱。

所以,赶紧选一个自己还算喜欢的领域吧,然后向生命申请10000小时。

不管你处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要嫌起步太迟。如果你今年30岁,如果你明天就拿起吉他,到了50岁的时候,你就有了20年演奏经历,水平一定比牛人还牛!

你,还等什么呢?

上一篇:母爱如海深 下一篇:“多声部”合奏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