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7-26 08:03:21

中国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以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为研究对象对对外贸易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运用VAR模型的分析方法得出对外贸易是环境问题严重的重要原因,同时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也有着长期的动态影响。最后本文基于分析结果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环境污染;VAR模型;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179

1问题的提出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保持了相对快速的增长,对外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50977亿美元到2013年的4.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倍。但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2001年我国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02.6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61万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888亿吨。然而到 2012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增长到221.6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增长到63.5万亿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增长到32.9亿吨。环境的污染的快速增长不仅影响着着人民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也严重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国这种现实状况下,研究对外贸易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ZW(]对外贸易额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产生量数据来自《中国环境统计年鉴》。[ZW)]。

为了更好地研究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便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做出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意见提供理论依据。

2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2.1数据的选取

本文以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EX)作为衡量对外贸易的指标,以工业废气排放总量(wg)、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ws)、工业废水排放总量(ww)三个指标作为衡量环境污染的指标。本文选取1991年到2012年共22年的年度数据,其中对外贸易出口额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工业“三废”数据来自各年的《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2.2数据的处理

第一,为消除汇率及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对外贸易出口总额采用人民币计量,同时并以 1991年为基期计算出各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ZW(]国家统计局网站上CPI是以1978年为基期的定基数据,在此数据基础上换算成以1991年为基期的定基数据。[ZW)],然后用对外贸易出口总额除以CPI得出剔除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出口贸易额。第二,为了尽量消除异方差影响同时也为了更忆得到平稳序列,本文对EX,wg,ws,ww 分别取对数值lnEX,lnwg,lnws,lnww,并不会改变时间序列数据的特征。

2.3单位根检验(ADF)

ADF是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防止出现伪回归。ADF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检验形式(c,t,k)中c表示带有截距项,t表示带有趋势项,k是综合LR、AIC、SC等标准对比选择的滞后阶数,通常Eviews60可自动选取。

2.4协整检验

鉴于lnEX,lnwg,lnws,lnww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 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法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2.5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上一步的协整检验我们知道了lnEX与lnwg,lnws,lnww之间分别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但是这并不能确定谁是因谁是果,本文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定两者的因果关系。

从表3可以明显看出,三个变量组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lnEX是lnwg、lnws、lnww三者的格兰杰原因,这个与多数研究情况也较吻合,对外贸易确实造成了环境污染。

2.6建立VAR模型

根据VAR模型的定义,借助Eviews60工具通过对LR,AIC,SC等指标的对比得出lnex、lnwg变量组最优滞后阶数为3,可建立VAR(3)模型;lnex、lnww变量组最优滞后阶数也为3,可建立VAR(3)模型;lnex、lnws变量组最优滞后阶数为1,可建立VAR(1)模型。三个VAR模型建立之后,分别观察AR根的图表分布,可知所有单位根均小于1位于单位圆内,说明这三个VAR 模型可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分析。

2.7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分析都是用来分析变量间动态关系的有效方式。其中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冲击的反应。就本文详细来说,在以上三个VAR模型基础上通过对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冲击后,观察这个冲击对lnwg、lnws、lnww三者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变化也即分析对三者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以下为中国对外贸易对工业三废的脉冲响应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对外贸易的一个冲击对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存在着正面的效应,且此效应呈现波浪形的相对稳定的趋势,说明此影响具有较强的持续效应。图2可以看出当给对外贸易一个冲击时,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在第二期达到最高,之后开始逐步下降接近为0,说明对外贸易在短期内对工业废水排放有促进作用但是在长期情况下的作用逐步减弱,微乎其微。图3说明对对外贸易的冲击会在短期使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增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说明对外贸易的冲击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有比较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在第9期之后该作用开始稳定,说明对外贸易对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具有长期稳定的持续效应。为了更好地辅助这一分析结果我们进了方差分解。

2.8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是把内生变量中的变化分解为对VAR的分量冲击。VAR中的方差分解是分析影响内生变量的结构冲击的贡献度。

图4说明对外贸易对工业废气的排放的影响从第一期就开始逐步下降,到第9期之后基本上稳定在15%的贡献率。图5说明对外贸易对工业废水的影响从第一期急速下滑第二期之后总体处于下滑趋势,在第6期之后逐渐达到稳定,贡献率维持在33%左右。图6说明对外贸易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影响则从第一期之后稳定下降,但在第9期之后减缓,说明对外贸易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贡献率在逐渐下降,结合脉冲响应的分析,这个贡献率应该最后会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3结论及政策意见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工业“三废”之间三者之间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中国对外贸易是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三者产生量或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对外贸易对工业废气的排放有着相对稳定的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对工业废水的排放的促进作用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增强之后基本稳定。对外贸易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初期增长之后由逐步下降直至消失的过程,说明对外贸易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只在短期内有促进作用。而方差分解这一过程更是说明了对外贸易对工业“三废”排放量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得出对外贸易对环境质量确实产生了不利影响,除了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影响止于短期,对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两方面有着深远影响。对外贸易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一结论跟传统的结论基本一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对外贸易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首先中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相对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环境保护的管理不够,所以我国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强化我国的环境标准和对企业的环境控制要求。其次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大量的工业制成品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不仅附加值少还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严重污染着环境。所以中国应该优化我们的进出口产业结构,减少这些低附加值且环境危害性大的产品的出口。同时绿色贸易兴起,我国也应该逐渐大力的促进绿色贸易的发展,增加绿色产品的生产与出口。

参考文献:

[1]杨万平,袁晓玲对外贸易、FDI 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8(12):62-67

[2]佟婷婷,武戈对外进出口贸易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环境经济,2010(1):79-82.

[3]朱红根,卞琦娟,王玉霞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互动关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5):80-86

[作者简介]谌勤焕(1990―),女,河南邓州人,北京物资学院国际贸易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对外环境等。

上一篇: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现状与风险防控研究 下一篇:新锐秩序 上海大众斯柯达全新晶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