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

时间:2022-07-26 06:04:31

体育与健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高中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当今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心理障碍、体质下降、近视和肥胖增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学校体育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习惯和经常、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在体育课中对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

1.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我国高中生中的大多数属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约占20%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到20.23%;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高中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可见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现代中学生的特殊性

由于独生子女在中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过于溺爱,从而养成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竞争、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击缺乏承受力。

中学生面临一系列困扰,如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适应;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或异性关系的处理;就业与择业的困惑等,由此诱发的精神紧张、情绪低落不稳定、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孤独感、失落感、忧郁、烦恼等心理障碍问题日渐增多,影响了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

3.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中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

3.2 缓解和消除中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

中学生身体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来,因而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中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中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3.3 提高中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4.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4.1 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4.2 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

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针对中学体育的特点,要求在对学校教师和医务工作人员等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有 必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让每位体育教师认识到身心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只教会学生锻炼体的方法还不够,应结合体育的特点,给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心受益,做一名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高中生。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娱乐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作用,组织许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校系及班的球类比赛、拨河比赛,登山和越野跑等集体活动,充实大学 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娱乐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作用,组织许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校际及班的球类比赛、拨河比赛,登山和越野跑等集体活动,充实高中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体育可以"强筋骨、调感情、强意志、增知识"。因此,加强健康教育,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我们高中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高校体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任重而道远。我们中学生也一定要注重体育,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之我见 下一篇: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