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时间:2022-07-26 02:55:18

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膝关节 推拿治疗 针灸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及重体力劳动者的常见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关节肿胀、畸形及关节活动受限等。我科采用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本病9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9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38例,女58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5岁,平均52岁;单膝患病89例,双膝患病7例;病程0.5~1年。90%以上的患者均间断口服中西药治疗,症状一度缓解,但因内外因素影响而复发。

1.2诊断依据出处: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而定。①好发于中老年及重体力劳动者;②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僵硬,可有摩擦音,局部压痛,关节畸形等;③x线检查:组成膝关节诸骨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

2 治疗方法

2.1温针灸方法 取穴:第一组穴(仰卧位),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血海、梁丘;第二组穴(俯卧位),足三里、委中、委阳、曲泉、阴谷。患者仰卧位,胭窝处用圆垫垫起,使膝关节成半屈曲位;患者俯卧位,脚踝处用圆垫或枕头垫起,让患者患侧肢体自然放松。第一组穴(仰卧位)与第二组穴(俯卧位)隔日1次交替进行治疗。局部穴位消毒后,应用40mml次性针灸针针刺以上穴位,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穿置一段约1.0cm的艾卷施灸,点燃施灸,并在施灸穴位的下方垫一厚纸片,以防艾火掉落烫伤皮肤,艾卷燃尽后,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

2.2推拿方法(1)患者仰卧位。患肢伸直,先揉拿膝关节,并点压风市、梁丘、血海、犊鼻、足三里等穴,然后术者轻压髌骨,并嘱患者主动的收缩股四头肌,从而带动髌骨上下滑动,进行磨研。接着术者握住患者的足踝部,用适当的力量牵引膝关节约1分钟,再在牵引状态下,进行患膝内收、外展和旋转膝关节的被动活动,重复3~5次,活动幅度逐渐加大至最大幅度;(2)患者俯卧位,先用滚法按摩足太阳膀胱经,来回往返4次,再重点按摩委中、委阳两穴。接着术者握住患者的足踝部,用适当的力量牵引膝关节约1分钟,再在牵引状态下被动活动屈曲膝关节,重复3~5次,活动幅度逐渐加大至最大幅度;(3)最后对患者施以推法、搓法等手法以放松膝关节。操作时应做到手法从容和缓,柔和有力以舒筋止痛,活血消肿,不可粗暴,以免加重损伤。全部手法单侧膝关节大约20分钟。治疗后以患者感觉膝关节轻快、发热为佳。以上治疗方法,一般先温针灸,取针待皮肤冷却后,然后推拿,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出处: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而定。显效: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不因内、外诸因素影响而复发。好转:疼痛减轻,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96例病人中,经2个疗程治疗显效者42例,占43.8%;好转者51例,占53.1%;无效者3例,占3.1%;有效率达96.9%。

4 体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变伴软骨下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继发引起滑膜、关节囊和软组织的损伤及炎症反应。它是以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骨关节病,按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多属“骨痹”范畴,多由年老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流注关节,壅闭经络,侵袭骨脉所致,为气血滞涩不行之病。《济生方・痹症门》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弊也。”治疗原则以滋补肝肾,舒筋通络,祛风散寒,消炎止痛为主。阴陵泉为脾经合穴,能健脾除湿、散寒止痛;足三里、梁丘同属足阳明胃经,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又“主润宗筋”,能补气养血,解痉止痛;阳陵泉为八脉交会之筋会,能舒筋通络,散寒除湿;血海属足太阴脾经,主血分病,有活血养血作用,含“血行风自灭”之义;委中、委阳同属足太阳膀胱经,委中为膀胱经的合穴,取其两穴能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曲泉属足厥阴肝经,阴谷属足少阴肾经,取其二穴滋补肝肾,以求肝肾健则筋骨壮。配合温灸具有热疗的作用,热疗作用可使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带走致痛物质,更助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之效。运用推拿手法,使经脉得到疏通,气血循环正常,起到消除痉挛,解除粘连及扩大关节间隙的作用。

临床观察认为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以年龄在45~55岁,病程1年以内的早中期患者疗效最好。对于关节内有较大游离体存在,骨赘过多,因骨磨损重造成胫股角发生改变而使膝的负重力线改变者疗效较差,其原因是因为针灸推拿不能清除游离体和骨赘的存在,更不能改变其病理的生物力学状态。因而选择合适的病例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本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法简单,疗程短,见效快,疗效好,不失为临床治疗本病的较好方法之一。尤其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上一篇:手法牵引配合按摩治疗颈椎病 下一篇: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治疗现状和命名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