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学校数字化教学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2-07-26 08:55:15

浅谈技工学校数字化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 要】 作为技工教育实施主体的技工学校,只有通过更新转变办学观念、调整优化专业教学、规范创新管理体制等多重举措,把学校做强、做优、做大,才能在市场竞争的风头浪尖淡定自若,劲力助推河北省域经济的强势发展。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优化教学 创新体制

当前国内技工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尚处在探索阶段,技工学校如何保障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近年来市场经济对技工学校产生了冲击,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中站稳脚跟,办出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关键在于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因此,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实施课程改革的方法和能力,促使自己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鼓励为主,多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众所周知,技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备受歧视,来自家庭的压力使他们硬着头皮选择了学技术,而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有一种放弃学习的倾向,认为自己初中都学不好,技术更学不好。技校学生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极度自卑的,他们对自己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缺乏。对于这样一个的特殊群体,教师要学会不吝啬自己真诚的赞赏和鼓励,一句鼓励的话就是学生成长的莫大力量,这种赞赏和关注会使他们内心缺失已久的成就感被激发出来,对未来充满希望,建立新的发展目标。

1、充分利用实物。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利用一些实物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会更好奇,更有兴趣,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如教师在讲解一些量具、刀具、钻头时,边展示实物边讲解,学生更容易听懂。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把生活中熟悉的实例搬到课堂教学中,用书本上的理论分析其过程和结果;用挂图、多媒体等手段将一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多采用师生互动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避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让你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

二、调整教学内容,尝试一体化教学

1、根据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以“基础、实用”为原则调整教学内容。笔者学校受实训场地、配套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确定了培养初级钳工的目标。为此,学校对传统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增删,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注意在内容上把握好“宏观了解,注重应用”,减少对“专”“深”的专业理论进行研究,把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作为主攻方向,做到“少而精”,既实际又实用。

2、尝试一体化教学。在以往的钳工教学中,工艺课与实习课教学脱节,自成体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这些年出现了一批一体化教材,如《钳工工艺实习》等。但就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还需对教材和教学做进一步调整,对一些无法完成的实习项目如铆接、刮削等内容进行删减,对能够完成的项目加强训练,并在工艺与实习的学时分配上大胆向实习倾斜,达到1:2或1:3。这样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在实习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理论知识,在学习中提高,在训练中进步。

三、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眼界

1、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钳工基本操作是进行产品加工的基础,也是钳工加工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丝、套丝等基本操作。只有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能对机械制造工艺有个初步认识,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才会有艺个良好的开端。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必须要加强训练,这也是笔者学校钳工教学的重点内容。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一遍遍地反复训练,才能在脑海中形成记忆,获得技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好示范作用,巡回检查、指导,纠正不规范动作;同时还要培养一批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师傅”,由他们担任小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一起训练,并同其他小组进行技能PK,这样就形成了更大的帮带集体,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增加参观实习机会,开阔学生眼界。学生在学校所掌握的一些技能毕竟有限,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车间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实习,提前接触用人单位和岗位。

四、因材施教,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需求外,教师可精选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对那些能力强、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可安排一些中级工甚至高级工的内容,开展引导式自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如提供书籍、视频、VCD等资料,为这些学生的未来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课改真的是一潭深水,要陷进去之前先考虑你准备好了没有”,本人认为,我们学校要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目前比较首要的任务是要培养一批熟悉精通课改技术路线,懂课改方法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进而带动全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以期在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资源开发、拟定学习工作任务以及编写学生工作页和教师教案等方面能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吴爱武.谈《机械制造基础》教改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09(11)

2 葛东升.浅谈车钳工生产实习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2)

3 杨冰.钳工基本技能项目教程(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1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情绪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职业高中旅游管理教学的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