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7-26 08:54:54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讨

一、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兴趣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驱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它不仅能把非常复杂而难于完成的事情变得简单容易,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我们知道,学生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学生对计算机真正感兴趣的只是计算机游戏,而对计算机的理论基础知识却并不感兴趣。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的兴趣。比如,“文字处理软件”这部分内容在高中会考中占的比例几乎达到了60%,但是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了一些“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的基本操作,他们对这些内容十分不感兴趣,有的甚至干脆叫板:“Word,我们从小伴着它长大,对它我们不仅了然于胸,而且记得滚瓜烂熟。”对此,我没有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与其“顶牛”,而是设计了3个技巧性的文字编辑问题:(1)如何将页眉中的暗线去掉?(2)如何改变页眉的默认样式?(3)文字与图片如何做到按任意形状环绕(编辑图片顶点)?并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即时操作且独立完成。结果,大多数学生(包括叫板的那位学生)都操作失败。也许就是这几个不显眼的问题,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他们在我的指导下,很快就能够自己设计丰富多彩的电子报刊。之后,我在教学Flash时,也常常带着问题对学生的未知领域进行挖掘,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过程为有趣的“迷宫探宝”,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许多精彩的动画。

二、实施分层教学,确立不同教学目标

高中学生在入学前,来自不同的学校,由于各个初级中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上的软、硬件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良莠不齐。这些学生中,有的已经开始接触软件的开发,有的却对Windows的基本操作还处于入门级别。面对这种情况,广大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不妨采取一下分层教学,在教学策略上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面对不同的学生,分别“对症下药”“量体裁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兴致勃勃,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学到东西,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所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感觉十分充实,这样就能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多多动手。只有这样,学生搜索和处理知识的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才能得以提升。那么,在高二又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我想这先要看教学要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仅仅让学生制作出幻灯片抑或电子板报,还是让学生具备制作作品的品质(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结果),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呢?我在教学上就积极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强调在“做”的过程中引申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思考、制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学效果理想。

三、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科整合能力

网络下的教学环境,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优势得天独厚,且这一优势让高中的信息技术任科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在网络的支持下显得得心应手。只要打开Internet,我们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能共享。因为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又极容易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说,它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载体。多媒体网络教学,特别强调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性。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对现有的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以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整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技术教学,不再仅是纯知识的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意义、思想、价值、理念、情感融合于一体的教学,其最终的目标肯定会落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因为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由此看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明确角色定位,用好启发教学方法

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这里“愤”是经过思考想搞明白而还没有理解的抑郁的心理状态,孔子认为,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问题搞通,即“发”。“悱”是经过思考,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出来的窘境,孔子建议,此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让其正确表达出来。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启发式教学是处于教师讲解和学生思考之间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正如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个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辨析、自己历练”,因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于主导。只有学生愿意思考、愿意实践,才能对信息技术有正确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更高效地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五、总结

总之,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它的产品时时刻刻都在升级换代。在如此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只会进步而不会退步,而计算机技术也定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作者:刘红丽 单位:河北平山实验中学

上一篇: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方法探析 下一篇:中医药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