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栽参及应对障碍因子的关键措施

时间:2022-07-26 07:33:41

浅谈农田栽参及应对障碍因子的关键措施

[摘 要] 目前人参资源紧缺,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农田栽参成为必然趋势,但由于人参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全球只有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及俄罗斯少部分地区适合种植,而中国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为了保障人参资源,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农田栽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农田栽植 人参

[中图分类号] S56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45-01

农田栽参是人工园参栽培模式之一,它是摒弃传统的伐林栽植园参更为科学种植方法。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不懈的追求。

一、农田栽参是建设生态中国的必然趋势

1.辽宁人参目前生产现状

因人参对气候条件要求较严格,全球只有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及俄罗斯少部分地区适合种植,而中国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我国人参主要分布东三省,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是东北三省的道地药材。

辽宁省人参栽培主要集中在辽东山区,产量和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二位,人参加工点200多个,主要加工生产红参、生晒参及糖参品种,近些年,又陆续开发罐藏鲜人参、冻干参等产品推向市场,其产品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销量榜上有名。我国为人参类产品销售的主要市场,辽宁的园参销量占全球产量的10%左右。

目前,辽东山区栽植园参多选用农家品种大马牙和二马牙,采用伐林种植方式,即:砍伐森林,刨土作床,人工遮阴,生长周期4~5年出园。

2.农田栽参前景展望

辽东山区是辽宁省的主要林区,人参栽培长期沿袭毁林种参,参后还林的经营模式,尽管如此,森林伐后不仅水土流失,而且对森林动植物生态平衡影响很大,参地还林后栽植的树种与原林地不一致性,导致对森林生长有威胁的病虫害发生和蔓延,降低了参地还林后林地的寿命,因此伐林栽参是用破坏生态的手段获取眼前的经济效益,此举与当下建设生态中国的理念相悖,应坚决破除陈规陋习。

目前,朝鲜和南韩人参栽培主要选用农田地,栽培历史和面积皆引领世界园参栽培的潮流,而国内作为园参栽培一种形式农田栽植,其面积微乎其微,伐林栽参成为生产主流。我国宜参林地资源有限,随参业规模化不断扩大,参地后续资源将面临步人困境。近些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伐林栽参受到严格控制,直接导致栽植面积下降商品原料收购价上扬,据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种植园参以10~15%的速度递减,专业人士预测再过10~15年,我国园参栽培将无地可种。因此,农田种植人参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这对保障人参资源的供给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作为重要经济作物的人参实现高效益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农田栽参关键障碍因子的应对措施

在农田栽植人参诸多障碍因子中,最关键技术应注重以下三个环节的掌控。

1.选地标准

种植地环境中1000m以内无厂矿企业等易污染源区,距离主要交通干线200m以上,近地水源无污染;土质要求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或壤土,有机质含量≥1.5%,土壤PH值在5.5~6.5范围内,碱解氮不低于120mg/kg,有效磷不低于20mg/kg,有效钾不低于100mg/kg;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不超过限量标准,即:五氯硝基苯0.3mg/kg,铅250mg/kg,镉0.3mg/kg,汞0.3mg/kg,砷30mg/kg,铜50mg/kg,铬150mg/kg,镍40mg/kg,锌200mg/kg;前茬作物为禾本科及部分豆科作物,在辽东地区应选择前茬作物为: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草木樨、紫穗槐、苏子、葱、蒜地块,不宜选择马铃薯、花生、西瓜、烤烟及蔬菜地,以免加重病虫害对生产的威胁。

2.整地施肥

栽植人参的农田地选择好后,一般需休闲一年,在休闲期内进行多次耕翻土壤,并施入大量发酵的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特别在高温季节耕翻,可使土壤和施入的农家肥充分混合并熟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同时高温及阳光中的紫外线的共同作用使有害生物得到较好控制,有利于有益生物大量的繁殖,降低土壤的病虫基数,耕翻还可诱导杂草的萌发,及时中耕除草减轻杂草的危害。农田地耕深一般控制在25~35cm,过浅不能满足人参根系对水肥需求,过深易把犁底层的生土翻到耕层中,从而降低土壤肥力。

维持人参安全生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要求在3%以上,而我地区农田有机质含量多在1~2%范围内,因此,农田栽参施肥改土是栽培成败的关键。肥料的选用绿肥、落叶堆肥、猪粪、饼肥等。于土壤休闲年份的6月份施入做为基肥,用量为腐熟的饼肥100~200g/㎡,再施入腐熟有机肥10~15kg/m2。根际追肥应结合松土时进行拌土追肥,一般用饼肥100g/m2,骨粉50g/㎡。根外追肥的肥料主要用2%过磷酸钙浸出液、磷酸二氢钾800~1000倍、微肥0.5~1%浓度叶面喷肥。

此外,农田栽参后的土壤酸性偏大,病源增多,营养失调等因素,不适宜连作,应间隔5~6年后再进行栽植人参。

3.土壤消毒

农田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因连年种植粮豆、蔬菜及其他经济类作物,滋生着大量的微生物、昆虫、原生生物等,对人参生长危害的致病菌及地下害虫在土壤中繁衍生息。土壤的休闲和耕翻只能抑制或杀死部分有害生物,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土壤中残存的有害生物,因此土壤消毒是最大限度控制有害生物繁殖的有效措施。

对于病害的预防可在栽参前结合做床进行防病处理,把杀菌剂施于参床5~10cm深的土层内,也可在土壤休闲整地时将药剂总量的1/3~1/2施入田间,余下剂量在栽参做床前施入。选用硫酸铜10~30g/m2、96%恶霉灵1~1.5g/m2、25%乙磷铝、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15~20g/m2。地下害虫防治可撒毒土或喷浇使药液渗入土壤,一般采用50%辛硫磷15~25kg/667/m2,于栽参地休闲期内地下害虫活动盛期,用药剂总量的2/3土壤处理,余下1/3药量在栽参前撒入参床表土层内。

参考文献

[1] 任一猛. 农田栽参改土培肥作用机理及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07.

[2] 张亚玉,孙海,宋晓霞. 农田栽参根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06:661-665+683.

[3] 孙海,张亚玉,宋晓霞.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农田栽参和林下参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0,S2:242-248.

上一篇:白芝麻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下一篇:宝庆乡杂交高粱+再生高粱两季丰产配套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