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丹寨县玉米最佳施肥量的研究

时间:2022-09-14 09:48:49

贵州省丹寨县玉米最佳施肥量的研究

[摘 要] 通过“3414”田间试验设置的玉米肥效试验,获得肥料效应方程,由此理论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N用量为12公斤/亩、P2O5用量为8公斤/亩、K2O用量为14公斤/亩时玉米产量最高,达到590公斤/亩。

[关键词] 玉米 施肥量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06-01

玉米是丹寨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为了探索氮、磷、钾的施用量对玉米产量、效益的影响,特进行此项试验研究,以获得当地玉米生产达到最佳产量、效益时的最佳施肥量,从而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1]。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材料为杂交玉米三北2号,购于丹寨县经销商。供试肥料:氮肥为尿素含量≥46%;磷肥为钙镁磷肥(一级)含P2O5≥15%;钾肥为硫酸钾含量K2O≥50%。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用丹寨县排调镇排调村杨光荣的责任土,海拔922米,为黄泥土,前作是玉米,肥力中上等。

3.试验设计

采用“3414”设计,设氮、磷、钾三个因素,设置0、1、2、3四个水平,共14个不同处理, 1个重复,共计28个小区,小区面积为4m×6m=24m2,重复间留走道0.5米,重复内区间不留走道,试验四周设保护行。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设置见表1、表2。

移栽方式采取宽窄行。小区内栽插密度为(83cm+50cm)/2×33cm,折合亩株数3000株/亩,即小区4米的边栽12株、6米的边栽9行、小区内共栽108株。

4.试验过程

本玉米试验,2010年4月12日播种,4月30日移栽。按各小区施肥,N肥按总用量的30%作基肥、15%作苗肥、15%作小喇叭口期肥、40%作大喇叭口期肥;P肥:全部一次性作基肥施用;K肥:按总用量的60%作底肥、40%作追肥。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生产一致。8月20日成熟,8月23日收获。收获时,各小区全田割测,称重计产。

二、结果与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6产量最高,达591.75公斤/亩,处理7居第2位,达570.25公斤/亩,无肥区产量最低为301.25公斤/亩。从处理2、处理3、处理11的产量及效益可以看出,处理11的纯收益居第11位,产投比最低,说明增施氮肥增产不显著,土壤供氮能力中等,过量的氮将影响产量、降低收益。从处理4、处理5、处理7的产量及效益可以看出,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产投比逐渐降低,说明增施磷肥增产不显著,土壤供磷能力高。从处理8、处理9、处理10的产量及效益可以看出,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虽然效益略有增加,但由于我县钾肥价格较高,增加钾肥的投入,产投比会降低,也不能增加较高效益,而处理8的纯收益最低,说明土壤供钾能力低,不施钾肥将严重影响产量和收益。综合看,钾肥对我县玉米生产起着重要的因素,但氮肥与磷肥也需要合理施用效益才会明显。

三、结论与讨论

1.在本试验中,经济效益最高的是处理6,经济效益最低的是处理8,产投比最佳的处理是13,产投比最差的是处理11。

2.在本试验中,缺氮肥处理的相对产量是76.37%,缺磷肥处理的相对产量是87.27%,缺钾肥处理的相对产量是50.92%。说明土壤供氮能力中等,供磷能力高,供钾能力低。通过保证钾肥的用量、适量补充氮肥可有效提高产量。

3.通过本“3414” 田间试验,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N用量为12公斤/亩、P2O5用量为8公斤/亩、K2O用量为14公斤/亩时玉米产量最高,达到590公斤/亩。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上一篇:红薯梅营一号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大棚黄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