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建筑方式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实施

时间:2022-07-26 06:27:40

浅谈传统建筑方式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实施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方式,并且探讨了我国建筑工业化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传统建筑方式;建筑工业化;实施

1.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新技术在建筑方面的应用,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我国的一些传统建筑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新技术前进的步伐,我国建筑正一步一步的走向工业化。

2.我国传统建筑的方式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木架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它之所以如此长期、广泛地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是因为它与其它种类相比,具有不少优势,如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好、施工快捷、便于修缮等。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檩、枋等构件采用榫卯结合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 力、地震的,墙本身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斗式和抬梁式两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斜杆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

2.1抬梁式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迭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时,则梁头搁置于斗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2.2斗

斗是我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 出檐部分的重量。古代的殿堂出檐常达三四米,如无斗支撑,屋檐将难以保持稳定。当建筑物非常高大而屋檐伸出相应加大时,斗挑出距离也必须增加,其方法是增加和昂的数量(即跳 数),每增加一层或昂,斗即多出一跳,最多可加至出五跳。

3.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实施

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即将现代工业生产的成熟经验应用于建筑业,像生产其他工业产品一样,用机械化手段生产建筑定型产品。我国最早提出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文件是在1956年,1966以前,主要采用标准设计,即采用标准的构件设计和配件设计,这在促进我国建筑工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80年代以后,建筑工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部门,单纯采用标准设计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因为设计与施工基本上脱节。要真正实现建筑工业化,必须走工业化建筑体系的道路。

3.1建筑工业化的实施体现

3.1.1建筑设计的标准化与体系化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将建筑构件的类型、规格、质量、材料、尺寸等规定统一标准。将其中建造量大、使用面积广、共性多、通用性强的建筑构配件及零部件、设备装置或建筑单元,经过综合研究编织成配套的标准设计图,进而汇编成建筑设计标准图集。标准化设计的基础是采用统一的建筑模数,减少建筑构配件的类型和规格,提高通用性。

体系化是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特点、材料供应和设计标准的不同要求,设计出多样化和系列化的定型构件与节点设计。建筑师在此基础上灵活选择不同的定型产品,组合出多样化的建筑体系。

3.1.2建筑构配件生产的工业化

将建筑中量多、面广,易于标准化设计的建筑构配件,由工厂进行集中批量生产,采用机械化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批量生产出来的建筑构配件进入流通领域成为社会化的商品,促进建筑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降低,最终推动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3.1.3建筑施工的装配和机械化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和产品的商品化,使建筑机械设备和专用设备得以充分开发应用。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工程(如桩基、钢结构、张拉膜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等项目)可由具有装用设备和技术的施工队伍承担,使建筑生产进一步走向专业化和社会化。

3.1.4组织管理科学化

组织管理科学化,体现在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即按照建筑产品的技术经济规律组织建筑产品的生产。提高建筑施工和构配件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也是建筑生产组织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面。针对建筑业的特点,一是设计与产品生产、产品生产与施工方面的综合协调,使产业结构布局和生产资源合理化。二是生产与经营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3.2.建筑工业化实施的技术路线

3.2.1现浇工艺与预制装配相结合技术

预制装配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构件在工程制作,然后运送到现场,用机械或人工进行安装。这种方法,比传统方法可节省25%~30%、降低造价10%~15%、缩短工期50%左右。由于构件是在有较好设备、一定工艺流水线上加工生产,因而有利于广泛的采用预应力等技术,既节约生产原料质量又稳定,还可以大量的利用工业废料,如采用粉煤灰矿渣混凝土,选用轻骨料混凝土。将现浇工艺与预制装配相结合,这种技术是梁、柱及框架构件均为现场浇筑,楼板、墙体及小狗见采用预制。其优点是建筑物整体性强,平面布置灵活,简化大型构件的运输工作。例如,高层建筑中墙体、电梯井筒等采用滑膜现浇工艺或大模板现浇工艺,楼板采用预制装配或装配整体式、迭合式楼板等。

3.2.2大板建筑

大板建筑是装配式大型板材建筑的简称。除基础以外,地上的全部构件均为预制构件,通过装配整体式节点连接而建成的建筑。大板建筑具有装配化程度高,建设速度快,可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施工现场湿作业少,施工较少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大部分工作可在工厂进行,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板材的承载能力比砖混结构高,可减少墙厚和结构自重,对抗震有利,并扩大了使用面积。

3.2.3滑升模板建筑

滑升模板建筑是指用滑升式模板来现浇墙体的建筑。滑模施工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专设与墙内的竖向钢筋作支承杆,将模板系统支承其上,用液压千斤顶系统带动模板系统沿支承杆慢慢向上滑移,同时浇筑混凝土墙体,直至顶层才将模板系统卸下。其中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内外墙全部滑模现浇;第二种是内墙滑模现浇,外墙预制装配;第三种是滑模浇筑,其余部分用框架或大板结构。

4.结束语

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要借鉴多方面的经验,整合各种资源,在我国建筑人才的努力下,会很快走上一条“又好又快”的建筑工业化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嗣信.关于建筑工业化问题的探讨[J].施工技术.2011(16)

[2]黄荣彬.浅谈建筑工业化的实现[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上一篇:基于文化志愿者活动下的群众艺术馆作用 下一篇:竞赛驱动下的动漫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