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色彩调和的作用

时间:2022-07-26 06:03:07

浅谈色彩调和的作用

内容摘要: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或物配合适当,相互协调。色彩调和就是指几种色彩搭配在一起能够形成优美、和谐的色彩关系,并且协调统一地组织在一起,使欣赏者的心情愉悦。

关键词:调和 色彩 感官 心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色彩每天自然而然地出现,和谐的色彩能够愉悦人的身心,简单的色彩调和的目的就是适目,使视觉效果比较舒适,不能取得调和效果的色彩,只是颜色的生硬堆砌。色彩调和不仅仅是配置色彩的手段,也是取得色彩美的基础和前提,由于人生活在自然当中,自然色彩的协调统一被人的视觉器官――眼睛所接受,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就成为人视觉色彩的习惯性,这种先入为主的色彩印象成为一种审美经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和谐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悦、欢喜、满足,这样的色彩搭配就叫色彩调和。也就是说,凡是有秩序的、有方向的色彩搭配都是色彩调和,配色好像谱曲一样,没有起伏的旋律显得平板单调,高昂紧张则杂、躁,根据人们长期的艺术实践,将色彩调和的观点归纳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积极性主要是指和谐的色彩给人安静、平和、甜美的感觉;消极性主要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在改变,已不再满足于同一近似所形成的美好的调和感,而需要一定的对比所产生的色彩效果。色彩调和程度的大小、效果的好坏与人的审美、性情、文化程度都密切相关。色彩调和的意义在于,使强烈对比的色彩,为了构成和谐而统一的整体进行调和,构成美的色彩关系。了解色彩调和,会提高我们自身的艺术修养。

孟赛尔色彩调和论也是以补色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若把构成画面的色彩全部混合,能产生第五级明度的灰色的色彩配合才是调和的。他曾以各种名画的色彩分析证明此理论的正确。然而对和谐的理解和认可又与观赏者的情绪以及用色者的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民族、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色彩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就色彩调和而言,和谐只是相对的。色彩三要素是产生对比的主要因素,也是调和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同色相调和、同明度调和、同纯度调和。三要素,保持其中一组、变化其余的,要注意明度与此色相的协调关系。如选用黄色,总体明度不要过深。选蓝色、紫色,画面要以中低明度为宜。在一个构图里只强调某一种属性(就色彩三属性而言),由它来统一画面,对其余两个属性起束缚、抑制作用,从而获得调和。用这种调和达到和谐的可能性最大。如只强调明度关系,使明暗的层次拉大(明度的长调),再配以适当的色相和纯度关系,画面的效果以明度关系取胜。这类配色的实例,既有对比的效果又不失统一,这种调和强调的是色调的作用,其色调的系统主要指色相。如在紫色光源照射下,所有的物体都会呈现紫色。

无色彩调和指色立体的中轴色,由于没有色相,纯度参与只有明度差异。要注意明度差别不要过小而模糊或对比过分强烈而炫目。同一原色调和是指双方或多方的色相向混入的原色靠拢,根据混入原色量的不同缩短色相之间的距离,使之由强烈对比的互补色相变为对比色相。在装饰画中,很多使用强对比的色彩,为了使画面色彩调和,大多使用统一的色线进行画面的统一,使画面形成既统一又对比的完美效果。旅美画家丁绍光所创作的装饰画大量采用金色线进行画面的统一,产生了金碧辉煌的效果,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性。色线越单纯,线越粗,同一力量越强,调和的作用越明显。如西方教堂的玻璃镶嵌画,使用的是黑色线,也起到调和的作用。调性调和,强调调性的作用,主要是指色相。例如,在红色光源照射下,所有的物体都会呈现红味。了解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为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良好的色彩关系有利于表现作品的内容,只有将内容与色彩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不朽的艺术精品,与观者产生共鸣。色彩调和应与受众的审美相一致,否则将达不到调和的效果。色彩调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所有的色彩关系都受到色彩调和的约束。例如在色彩对比的过程中,其实是以对比为主的特殊调和。调和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的色彩关系,注意积累,注意观察,才能正确地驾驭色彩。

色彩调和的理论并不是给想象力制造新的桎梏,而是提供色彩表现手段的多种可能性。尽管色彩调和理论并不能解决艺术天才的所有问题,但它是与色彩有关联的设计和艺术活动中应该或必须持有的一种科学性的、最为有效的辅手段。正确运用调和理论,会使色彩表现更丰富、更优美、更和谐,使观赏者得到身心的愉悦。

参考文献:

[1]李莉婷.色彩构成设计[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

[2]赵国志.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3]杨子勋.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互动装置艺术.传统美术 下一篇:探索水彩画乡土创作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