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技能教学实验研究

时间:2022-07-26 05:15:31

体操技能教学实验研究

【摘 要】采用分组对照教学实验,结果发现“掌握学习”教学法在体操技能教学中能促使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变化,提高学生对体操技能教学课的满意度;获得技能学习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体操技能掌握水平。

【关键词】 体操 技能教学 掌握学习 基金项目:安康学院教学改革立项项目(Jg01407)。

体操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对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尤其是培养体育教师基本功起到特殊的作用[1]。自1986年以来,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普修课教学时数有了三次重大的调整,从1986年的210学时,到1992年的170学时,到1997年的平均124学时,再到2003年的平均108学时;课程安排也由原来的3学期到现在的绝大部分高校的1.5学期[2]。此外,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育专业招生规模也扩大,教学班级人数增多,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总体下降。在体操技能教学实践中,体操项目对学生的身心素质要求较高,常导致学生产生普遍的畏难和厌学情绪。怎样才能使班级中最大部分的人有效地学会体操技能,达到体操教学大纲要求,是每个体操教师面临的课题。本研究以布卢姆提出的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的“掌握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体操技能教学特点,设计教学模式,探索“掌握学习”教学法在体操技能教学的可行性和效果。

研究对象与方法

实验选取安康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10级男生共4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对照实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为实验组20人,另一组为对照组20人。为了控制抽样误差和保证两组的可比性,本试验选择在学期中进行,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了解学生对体操技能学习的情况,然后对全体学生的专项素质和技能水平进行测试,根据测试得分情况进行对照分组。将2组测试数据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值均大于0.05,表明两组学生各专项素质无显著性差异,分组均匀。两组学生由同一位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运用两种不同教法即“掌握学习”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技能测试并运用张力为、梁展鹏《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和田宝和杨铭《运动情景动机量表》[3],测试学生实验前后的心理变化。

实验实施

1.传统教学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其中单杠6学时、双杆6学时、自由体操6学时、跳跃5学时、复习1学时,共计24学时。其教学过程为:教师宣布教学任务与内容―动作技术讲解与示范―布置练习内容―教师纠正错误―复习―考核。

2.“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实验组采用“掌握学习”法进行教学。其中单杠5学时,诊断性测验、评价和矫正1学时;双杆5学时,诊断性测验、评价和矫正1学时;自由体操5学时,诊断性测验、评价和矫正1学时;跳跃4学时,诊断性测验、评价和矫正1学时;4项技能总体诊断性测验、评价和矫正1学时,共计24学时。其教学过程为:制订单元教学任务与目标―教学互动―单元教学完成―诊断性测验与评价,经过评价后已掌握者进入下一单元目标学习,未掌握者接受矫正,矫正完成后再次接受诊断性测验与评价。经过评价后掌握者进入下一单元目标学习,未掌握者继续接受矫正,矫正完成后再次接受诊断性测验与评价,最终实现绝大多数学生顺利达到技能学习的要求。

实验结果

1.实验后两组学生技能成绩对比情况

实验结束后聘请教研室其他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技能测试,每个单项成绩总分为10分,成绩的评定严格按照体操教学大纲技能评分标准进行。收集、整理测试成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试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得分成绩优于对照组成绩,自由体操和总分成绩都达到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单杠成绩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双杠和跳跃项目成绩虽说在统计意义上还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但是从学生的平均成绩得分上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注:*为统计结论差异具显著性。**为统计结论差异具高度显著性。

2.实验前后学生心理变化情况

伴随着学生对体操动作技能的掌握水平,其心理必然发生相应的微妙变化,本试验运用《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和《运动情景动机量表》,采用5点计分标准,对两组学生进行了实验前后两次测量,测试结果统计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训练满意度、缺乏动机、内部动机三个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对照组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下优点:

1.相信所有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进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体操技能动作多为人为设计,主要关注的是人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它是一种封闭式运动技能,在练习中人体常处于非常规状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惊险性。学生在学习体操技能动作时常会产生害怕心理,这种害怕心理将影响学习效果,甚至可能成为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4],所以许多学生由于身心素质差,导致不喜欢上体操课。加之传统教学中老师习惯用正态分布曲线给学生分等级,认为班级中有“1/ 3的学生对所教的东西学得很好,1/ 3的学生学得一般,1/ 3的学生不及格或刚好通过”[5]。这种先入为主的假设使许多学生陷入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之中,进而扩大了学生在成绩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又反过来强化了师生对成绩分布的错误看法,并使之“固定化”[6]。掌握教学是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大部分学生(或许是90%以上)都能掌握教师教授的技能,教师所要做的便是找到使学生掌握技能的手段。这种教学理念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被关心和关注的感觉,这种感觉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技能学习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明确技能教学目标,增强了动作技能学习的方向性

传统技能教学也有自己的目标,但是往往非常笼统和模糊,难以分解测量,也就难以发挥目标应有的作用。“掌握学习”法在技能学习中具有详细的分解单元,在教学实践中把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灵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且对每单元技能学习内容的要求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均有方向感,通过逐步实现每个小目标,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最终顺利实现整个技能教学目标。

3.提高了技能教学的可控性和反馈性

体操技能教学实践中,众多不同项目动作,从外部特征上看似乎是相互孤立的,但从技术结构角度看,他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个整体的结构是立体的,每个动作在这个体系中无论是在纵向上,还是在横向上,都与其他动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个动作既是本项目中高一级动作学习的基础,也可能是学习其他项目技术结构相似的动作的基础[7]。“掌握学习”从每个小的单元教学目标开始,由简单到复杂自始至终控制着技能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进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由于某个动作技术不会做而导致下个高一级动作学习受影响的现象。此外通过反馈性测试及时把教学结果测试出来,反馈给师生,一方面可以调整技能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通过反馈测试进行动作技能矫正,使学生获得“二次学习”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教学质量;有效抑制动作技能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喜欢上体操技能课

“掌握学习”通过实现每个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评价的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习效果,目标教学还把远期的教学目的,通过一个个小目标转变为近期目标,使学生能够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7]。

结 论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在体操技能教学中能促使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变化,提高学生对体操技能教学课的满意度;获得技能学习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体操技能掌握水平。

参考文献:

[1]吕吉勇,膝淑清,赵明.体育院校各专业体操课程整体优化改革的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 25(6):67-70.

[2]蒋国强.吴灵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2):85.

[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46-45.

[4]童昭岗.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5]Block J H(ed).Mastery h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Holt, Rinehart and Winstion ,Inc. 1971:49,47.

[6]邵瑞邻.布卢拇掌握学习策略浅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7]张秀芳.布卢姆的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影响[J].教书育人,2005(11).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体育系 陕西安康

上一篇:关于学业预警成效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