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本技能学习课型建模及案例

时间:2022-07-26 05:09:25

初中化学基本技能学习课型建模及案例

摘 要:化学基本技能是化学学习的基石,包括基本实验技能、书写化学用语技能和简单化学计算技能。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技能 课型 案例 点评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可见,化学基本技能是化学学习的基石。

一、基本模型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学会使用常用仪器、熟练基本实验操作、绘制仪器和装置图、记录实验现象、正确描述实验现象、规范书写实验报告等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知道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用精准的化学术语加以表述;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进行简单化学计算。如图1所示,这是我建构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基本技能学习”的基本模型:

本模型是根据化学基本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结合初中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而整合提出的,其中“训练与反思”贯穿于“化学基本技能学习”的始终。因为,在化学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课堂训练,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分享,懂得比较和鉴别,培养他们善于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经验和认识意识的能力,有效避免独立探索中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形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二、操作说明

1.准备范例,简单感知

布鲁诺认为:“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化学基本技能学习,通过教师精心提供的范例或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愤悱意识和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积极探究者,而教师的作用则是精心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而不是简单地传输知识。

2.组织引导,初步模仿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模仿。对于化学基本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模仿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学生的模仿练习,实质上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能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协助者,帮助他们形成学习动机,建构出所学内容的意义。

3.指导评价,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探寻总结出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的对操作要点的认识、化学用语的使用、基本的计算步骤等的理解,有些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全的,甚至是不规范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外,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时指导和评价。教师可组织学生在互评、点评、自评中解答问题,规范操作。

4.提供支持,训练反思

教师在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错误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炼而形成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问题及变式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炼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系统解题的策略。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提供训练支持外,更是一位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

5.点拨提升,拓展应用

教师在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基础上,可以用简练精辟的语言或鲜明生动的实验等方式指点学生,拨动学生思维,揭示问题实质,帮助他们进行思路接通,推动思维延伸。

学生能在熟能生巧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通过经验和教训提炼出理论知识,然后再应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当量变达到质变时,学生的化学基本技能也就初步形成了。

三、教学案例

案例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学习

教师提供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易装置,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各小组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交流并完成填空:先将 放入水中,再用 握住试管外壁或用 微热,导管口有 冒出后,移开 或熄灭 ,若导管中水面 ,并形成一段 的水柱,则不漏气。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完成了图3所示操作。

教师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和组间评价,让他们归纳、总结、反思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步骤、要点。

各小组通过讨论并完成:如何检查图3所示装置的气密性?(供选实验用品有水、弹簧夹、注射器等)

通过小组交流、总结,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一般思路:创设密闭环境,采用不同方法(如变温等),产生压强差,通过观察密闭环境中的气体体积是否变化(如是否有气泡放出或是否能形成稳定液柱等)来判断装置是否漏气。

案例2:《熟悉记住一些元素符号并知道元素符号意义》学习

教师提供图片(见图4),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元素周期表来发现问题:三枚戒指分别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

各小组通过合作、分析,感知元素符号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记住了教材P75表4-3中出现的元素名称及符号。

学生交流了巧记上述元素符号的方法,并与其他同学分享,由教师组织、指导并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元素符号的识记和默写比赛。

学生自主交流后完成填空:

(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O:既表示 ,又表示 。

②Fe:既表示 ,又表示 ,还表示 。

(2)比较下列符号的意义。

①2H: ,②H: 。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了元素符号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某元素的一个原子;(3)表示一种物质。

案例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

教师提供教材P100例题1和例题2,学生简单感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模仿例题2完成以下练习题:(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制6 g氢气,需分解多少克水?(2)氢气和氯气点燃能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2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理论上能产生多少克氯化氢气体?

各小组交流并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结合实际参加反应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算出其他所有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步骤。

教师提供解题错例,各小组自主合作后订正。

学生反思交流: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应注意的环节。

四、简要点评

(1)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传统的基本技能教学重视分析实验原理、规范演示实验、强调规范操作,虽然也注意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对照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实验技能学习的要求来看,教学重点还不能仅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技能层面上,而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既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等。

(2)“化学基本技能学习” 不是一种僵硬的教学模式,它呈现的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或者说是一种形态。我们应尝试使用化学基本技能学习课型,作为教学过程的中介,它是客观实物的相似模拟,是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深入理解课型特点、把握精髓,而不能简单套用。如“简单感知”“初步模仿”既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是同步实施的;“初步模仿”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也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自主完成。课型实施的步骤和层次可以不同,在实际运用中,要视学生对技能的具备程度和原有知识结构而定。

(3)基本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学生获取知识、合作交流、探索研究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获取新知。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规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盲区,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和困惑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点拨,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法,享受学习的快乐。

(4)“化学基本技能学习”呈现的是一种观念,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题教学。学生化学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更是一个逐步提高、螺旋上升的过程。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要综合运用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一般可以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师生同长”的最佳意境。而教师通过对学习课型的建模研究,能更好地掌握各种课型的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规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水平、提升组织教学和课堂评价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析传统教学模式带给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启发 下一篇:谈音乐鉴赏活动的诗性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