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2-07-26 02:58:28

会计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探析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2006-JKHAG-393)

【摘要】专业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相结合是对现代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把握三个层次,加强对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本文结合“会计”这个应用型专业对此进行探讨。

自1999年教育部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素质教育的观念也逐渐深入高校领导和师生之心。但对于“人文素质到底指什么?要达到怎样的一个培养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些问题,人们的认识和做法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一、人文素质的基本涵义及其价值

(一)人文素质的基本涵义

“人文”一词,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只有那些能够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教育的内容。一般把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等统称为人文学科。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修养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文知识修养是指通过学习获得的比较系统的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和艺术的知识;人文精神是指通过各种人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而形成的价值观、道德气节、艺术品位和思维方式。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文化的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使人获得人文知识,更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体会到人之为人,即人的本质,而且可以确立自己的评判标准,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最终塑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人得以安身立命;而不致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左右算计、长吁短叹、蝇营狗苟,不知人之真义;也不致于在茫茫人海、滚滚洪流中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丧失个性,不知我之为我;自然,最终也不致于在面对世事变幻时手足无措、怅然无着、精神流离,不知家在何处。

人文学科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使人们认识到人的生命存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存在本质上是文化生命的存在,文化生命的存在以价值为轴心,因而人是有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的;而动物的生命存在则仅是自然生命的存在,单纯的自然生命的存在是没有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的。人文学科探讨人的本质,就在于揭示、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司马迁在论述写作《史记》的目的时说:“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成一家之言”,也就是确立一种价值体系,以此来评价古人、规范来者,而这一工作,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难以完成的。

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物质世界;二是精神世界,这两个世界共同构成了人的文化世界,对人的生存、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使人的文化生命真正得到安顿、使人能够真正安身立命的,还在于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是人的文化生命的“家”。严格地说,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起了作用,但是在精神世界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则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所无力建立的,而只能由人文学科来建立。

总之,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依据人文学科的探索与思考,帮助受教育者建立起精神世界的“家”,使受教育者不致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后,反而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精神世界的流浪者。

二、会计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迫切性

会计专业应用性较强,属于技能型专业。目前各高校在培养目标上大体可以总结为:培养具有较广泛的专业知识技能,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从社会需要的角度看,这样的培养目标并无不妥,如果不具备这些社会需要的能力,生存的“饭碗问题”都难以解决;但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学校把这些大学生是当作“人”培养还是当作“物”来生产呢?对于学生来讲,学习是“为己而学”还是“为人而学”呢?显然是后者。人变成了被社会剪裁的布料,学习成了异己的而非自我要求的活动,这种把人“物化”、“异化”的教育如何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呢?

由于这种教育理念不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只是从功利角度出发,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将专业学习与人的发展相割裂,做事的学问受到了重视,做人的学问却遭到了轻视,将大学简单地当作了就业训练所,其后果必然是只能培养人文精神匮乏、情感干瘪、思想空虚的空心人和精神残疾者,而无法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人。

大量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当代青年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基本文史知识、缺少必要的人文知识的熏陶;理想信念淡漠,责任感、使命感下降,道德水平和伦理修养欠佳;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社会化和个性化水平不高,合作意识缺乏,缺少当代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想法过于简单,缺乏抗挫折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都是有悖于我国教育现代化最终目的和人的全面发展的。

高等教育沦为一种技术教育、工具教育,这与长期以来所奉行的专业至上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关系。但就大的范围而言,这一结果的出现和近代西方惟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泛滥以及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是分不开的,再加上大学扩招后就业压力增大,使大学教育过于注重功利性,突出了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重视的是社会从外部对个人的要求,特别是在技术层面和科学层面的要求,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内在需要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

当然,即便是从社会需要的功利角度来看,依然也需要人文素质的培养。就会计专业大学生来说,将来要从事的是一种特别的技能型专业,天天要与“钱”打交道,与数字打交道,要改变传统上“数豆子的人”的形象,就更需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而且,只有在打好人文素质的教育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好地与人沟通;才能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拥有内在的人文素质的支撑而坚守职业道德,诚信做账;才能在与“钱”打交道的过程中,坚守道德底线,远离唯利是图的风气,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总之,专业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相结合是对现代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段话恰好说明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会计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模式与途径

要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把人文课程纳入本专业的课程计划当中,全面开设人文科目的选修课。不能因人设课,有什么老师开什么课,开上几门课摆摆样子就算落实政策了;另外还应注意到,不能把人文素质培养等同于课堂教学,还应把它贯穿于实践当中,从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加以体会、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人文素质教育更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应该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把大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活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都作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形成一个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多维高效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以营造高校良好的人文氛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升华人格,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丰富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人文素质,真正培养出合格的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总体而言,人文素质培养要把握三个层次: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知识的启发,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认识的扩展,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内在素质的丰富和完善。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课堂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要进入主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程体系,从而确立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1.应该紧紧抓住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这个关键环节,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安排。人文学科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心理学、宗教学等内容,在各学科之下可开设多门课程。

2.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无论是自然科学课程还是社会科学课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把它们与人的关系讲清楚,以人为中心去理解这些科目,使学生认识、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价值、了解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的关系,从而培养、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收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

(二)校园文化活动

实践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是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

1.举办讲座。让校内外教师、学者开设人文科学讲座是一个内容丰富、思想活跃、形式灵活、听众广泛的方式,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感、丰富知识。人文讲座不但具有不受学时限制、无考试压力、可自由听讲等较符合现代大学生学习特点的优势,而且人文讲座的内容经主讲人的精心裁剪,主题鲜明,知识集中,富有启迪性,并常伴有演讲的激情,在一定的空间内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2.社团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各种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读书、研讨、排练、创作,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培养高雅的艺术修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社会实践活动

要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和文化行为建设。如:植树种草,美化校园;设计、建设各种校园文化标志以及校徽、校歌的意见征集等等;创造条件,拓宽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领域,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还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做短期打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的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然,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学习、体验中打通心灵,感悟人文精神,无论是课堂教育,举办讲座,还是实践教育,都不是学生单独的行为,它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的老师首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学识渊博、阅历丰富、情趣高雅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来自于他的人格魅力,它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从经济学视角诠释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 下一篇:会计课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