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工程常见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7-26 12:20:54

浅谈混凝土工程常见的几个问题

【摘 要】针对板面开裂,剪力墙柱脚漏浆、烂根、蜂窝,泵送混凝土堵管,混凝土泌水这几个问题加以分析,并简述了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问题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在经历了几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过板面开裂,剪力墙柱脚漏浆、烂根、蜂窝,泵送混凝土堵管,混凝土泌水等问题,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结构的质量,可能还会带来一系列缺陷的恶性循环。因此,本文试图就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设法防治。

1、板面开裂

1.1 产生板面开裂的原因分析。

1.1.1 水灰比过大。很多施工现场为增大流动性及可操作性,盲目地往商品混凝土中加大量的水,忽视了混凝土塌落度的控制,水灰比过大且混凝土混合料拌合不均匀,成型后表面产生裂缝。

1.1.2 养生不及时。混凝土浇注完毕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或浇水养生。在炎热或大风天气如不及时覆盖其表面则会因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

1.1.3 混凝土表面振捣过度,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

1.2 防止板面发生开裂应采取的措施。

1.2.1商品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禁止向搅拌车内随意加水,加水过多会增大结构开裂的可能性,此举还将降低砼强度。如果到施工现场后,因为待料时间过长造成出车的商品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现场通过二次添加外加剂的方法并充分搅拌均匀后使用。

1.2.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板面混凝土应加强二次或多次抹面,特别是在混凝土临近初、终凝时的抹面,能够有效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早期收缩沉降微细裂纹,在目前已知的发生裂缝的工程中绝大多数都是施工单位在浇筑混凝土后对这样的微细裂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针对性的进行多次抹面。此24小时内发生的收缩沉降裂纹,严重时会扩张至裂缝引起板面渗水;

1.2.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避免漏振,少振或过振,漏振、少振会有不同程度的蜂窝,空洞,过振会造成混凝土表面泛浆,起灰,甚至开裂;

1.2.4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必须及时进行保湿养护,对板面的养护工作一般是混凝土表面的水分逐步消失,用手按上去可以感觉到具有一定的硬度的时候就要开始洒水养护,有条件的工地应立即用薄膜包裹或挂麻袋淋水养护,养护期不应少于7天,养护不到位还会降低混凝土强度。

1、 漏浆、烂根、蜂窝

2.1剪力墙柱脚漏浆、烂根、蜂窝原因分析。

2.1.1墙柱根部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模板脚与混凝土表面有缝隙,浇注混凝土过程中造成漏浆,以致出现烂根、蜂窝;

2.1.2墙柱模根部胀模造成漏浆、烂根、蜂窝;

2.1.3振捣过程操作不当,漏振、欠振、过振,或一次浇注高度过高,振不到底,造成烂根、蜂窝;

2.1.4混凝土级配不好;

2.2 防止剪力墙柱脚漏浆、烂根、蜂窝应采取的措施。

2.2.1墙柱模根部用压脚板四面钉在楼面混凝土表面上,或两面悬空部位采用发泡胶填塞,局部有缝隙采用水泥砂浆补缝,防止模板根部跑浆;

2.2.2模板安装按模板安装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第一道箍距离地面不能大于200㎜,浇注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发现胀模立即采取措施予以修正;

2.2.3固定振捣手,对振捣手进行培训,浇注混凝土之前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掌握振捣时间,墙柱混凝土浇注应沿高度分层浇注,振捣完一层再浇注另一层;

2.2.4与混凝土公司约定,混凝土级配应均匀,对泵送混凝土采用1-3粒径石子,不要掺2-4粒径石子,现在有部分混凝土搅拌站用的砂是机制砂,据我所知大部份机制砂细度模数普遍较大,几乎粗砂,掺2-4粒径石子对砂粗石子细的时候有所帮助,所以有些搅拌站每盘砼都要掺一定量2-4粒径石子,往往也会因这种粒径石子过掺导致混凝土级配不均匀;

2、 堵管

3.1泵送混凝土堵管原因分析。

3.1.1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差,导致砼到达工地坍落度损失过大,造成泵送困难,堵管;

3.1.2现场工人任意加水或泵车内积水,加水过多会使混凝土浆石分离;有时搅拌车司机洗完车罐因忘记倒干里边水而导致砼到工地现场出现离析;

3.1.3 混凝土砂率偏低,目前混凝土搅拌站对砂率控制还是要结合料厂砂石的含水率、石子粒径大小、砂细度再根据基准配比进行人为的动态调整,因为各种原因,有时会出现石子多,砂浆少,砼和易性,包裹性都很差,增大其对管壁之间的摩阻力;

3.1.4泵管布置不合理,泵管未加固定或弯管过多等,都是造成泵送阻力增大,泵管阻塞的原因;

3.1.5外加剂掺量过大也会导致混凝土水泥浆与砂石集料分离,浆料流出,砂石没有水泥浆包裹。有时到达工地现场的砼出现气泡过多或大气泡,这主要也是因为外加剂或外加剂中的引气剂过掺引起,这种情况同样会导致堵塞泵管;

3.2 防止泵送混凝土堵管应采取的措施。

3.2.1混凝土搅拌站应在外加剂应用前或混凝土试配过程中,做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的相关试验,对掺量大、流动度低、坍落度损失快而影响砼性能的外加剂不能使用;

3.2.2工地现场砼一旦出现离析,一定要退回搅拌站加同配比干料处理,直至坍落度符合要求,方可泵送;

3.2.3泵送砼必须要有足够的砂浆量,在泵送压力下包裹着石子向前运动。但如果砂子少了,砂浆量也少了,就会表现出包裹性不好,甚至无法泵送、堵管。对石子过多,砂浆少时,也要退回搅拌站根据强度要求进行加砂浆处理。

3.2.4管道布置时应尽量做到“路线短、弯道少、接头密”的原则,特别是≤90°的弯管要尽可能避免;同时垂直和水平管段都要进行固定,以减少泵送阻力。

3.2.5在泵送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优质粉煤灰能显著地改善和易性,且粉煤灰的颗粒含有圆球状玻璃体,加入到混凝土中后,能起作用,同时因粉煤灰具有潜在的活性,能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二次水化反应产生强度。

3、 泌水

4.1.砼出现泌水原因分析。

4.1.1胶凝材料(一般指水泥、煤粉灰、矿粉)其反应活性、细度、颗粒形貌等与砼泌水密切相关。胶凝材料细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则湿润胶凝材料表面所需的水量越多;同时如果胶凝材料较细,其反应活性增加,初期反应所需要的结合水也会增加。这两部分水的增加会使可以逸出形成泌水的自由水量减少,从而对降低泌水有利。

4.1.2单位用水量偏大,混凝土中的单位用水量与泌水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其他材料比例关系保持不变,用水量增加,会使现浇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增加,泌水增大。

4.1.3砂粗,砂率小的砼越容易出现泌水。

4.1.4砼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砼易出现泌水。

4.1.5超掺砼外加剂。

4.2 防止砼出现泌水应采取的措施。

4.2.1 根本途径是减少单位用水量。

4.2.2采用中砂,选择合理的砂率,砂率过大也会导致砼强度降低。

4.2.3严格把好各种胶凝材料的质量关。

4.2.4改善砼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量降低砼外加剂掺量以防止砼泌水的发生。

5、结束语

在混凝土施工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遇到问题时要进行认真思考、区别对待,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问题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的质量、安全和耐久性能。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2].尹志辉《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6期

[3] 陈太新.浅谈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科技资讯, 2007年11期

[4] .曾祖浩《浅论现浇混凝土的泌水》中国期刊网; 2009年第8期

[5]. 严新华《商品混凝土》知网空间 2012年03期

上一篇:浅谈混凝土夏季施工质量温控措施 下一篇:浅谈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