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网民政治参与的能力

时间:2022-07-25 11:29:33

提升网民政治参与的能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党中央对互联网极为重视。同志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来到人民网,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通过互联网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远见卓识。目前,网民政治参与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网民通过网络途径,大大提高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范围和程度,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因此,发挥网民政治参与的功能,提升网民政治参与的能力,是各级政府不容忽视的问题。

网民政治参与的特点

网民政治参与是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民意表达方式,是一种更为现代化的表达手段,因此具有许多传统民意表达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

政治参与主体地位平等化。在网络时代,网络的水平方向延伸的存在方式决定了网络是一个平等的世界,在网络组织中成员彼此平等相待,网民交流的是信息、思想,不问交流各方的身份和地位。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平等的政治权力、平等的参政机遇。

政治参与方式便捷化。在网络时代,网民对政治参与的体验更加直接。点一下鼠标,就能马上对各种公共事务进行投票,参与讨论,发表见解,使公众和政府实现了没有中间环节的直接平等沟通。

政治参与议题的多样化。信息在互联网上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网民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因此网络民意涉及的议题具有空前广泛性,网民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介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中。

政治参与的直接化和真实化。网民在民意表达方面摆脱了社会角色的限制,可以以一种更直接、更真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诉求。

政治参与动因复杂化。在网络时代,网民参与政治的动因却要复杂的多。除了利益、爱好、兴趣和理想之外,有时甚至为了获得某种技术突破的成就感,或者为了某一政治信息而一时兴起参与到网络政治中。

政治参与效能高效化。互联网缩小了时空与地域的差别,让信息的公开和迅速成为一件极为简单的事。以网络作为民意表达的渠道,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引起最广泛的关注,压缩了空间距离,减少了时间延迟。

政治参与控制困难化。目前,在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由于网络技术的特殊性及政治参与主体虚拟化特征,使得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控制异常困难。

网民政治参与存在问题

政治参与的不平衡性现象。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虽然发展迅速,拥有网民和计算机的绝对值很高,但普及率却很低。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9.1%,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1.1%。邻国韩国、日本的普及率分别为71.2%和68.4%,据联合国秘书处称,发达国家占全世界人口的比例只有16%,但上网的人数却占全球的90%。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发展差距。我国网民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状态。那些没有经济实力购置网络设备并支付网络费用以及对网络技术无知的人们无法成为网络公民,将失去一些民利,对于他们而言,政治参与的挫折感和无力感将会不断增加,进而导致其政治上的不参与。

以上现象限制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影响了网络民意在各个阶层的合理分布,造成了“数字鸿沟”现象的存在。

政治参与的情绪化现象。由于网络具有无限链接的特殊功能,弱化了人们的选择能力。人们在解读信息时,往往会依据不全面的信息和自己的偏好,得出并非完全准确的、带有情绪性的结论。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会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情绪化的参与民意,给正常的政治参与带来消极影响,干扰了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

政治参与的欺骗性现象。当前,大量带有欺骗性的网上信息,导致了网民政治参与行为的无序性,使其无法明,确地知晓事实的真相,扰乱了对事物的判断力,也使政府无法从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中及时提炼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影响了方针政策的及时出台,失去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失去了公信力。

政治参与主体整体素质偏低现象。当前,网络政治参与者本身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良莠不齐,呈现出整体素质偏低现象。一方面,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不能理性地控制,散布虚假的政治信息,或者丑化、攻击、诽谤政府;还有网络恶搞,乌烟瘴气、不负责任的谩骂、攻击、造谣、诈骗,泛滥成灾的流氓软件等,另一方面,对网络提供的信息的真假性难以辨别,容易受其左右。这些都必然影响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导致无政府状态。

如何有效提升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要应对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难题,在当前必须从政府职能转变、网络技术发展、网络秩序的规范等多个层面入手。

转变政府服务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目前,一些政府官员仍然固守传统的执政方式和方法,对信息化时代的工作方式不能适应,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思想保守落伍。政府官员要克服对网民政治参与的片面性认识,重视其在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外,还要养成上网的习惯。通过网络,建立起政府和群众联系的一条最经常、最便捷的“绿色通道”,使之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平台。

增强政府网上职能,塑造高效电子政府。电子政府在政府与公民间架起一座电子桥梁,为民众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参政通道,提高了民意在政府运作中的份量。政府部门要特别注重网站建设,避免形式主义,防止有网站、无信息,或信息质量不高的情况出现,为公民从政府网站上获取信息和服务提供方便,真正使互联网成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桥梁。

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秩序。要改变网络信息传递的无序状态及政治参与的非规范性,制定网络法律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但随着网络应用向纵深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与网络发展的客观形势相比还远远不够。一方面,要修改已明显滞后于现实情况的法律规范,使一些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更加具体化;另一方面,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制定更为系统、更为详实,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资源的管理,网络内容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政府、组织和个人在网络中的权利及义务等作出规定,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个人隐私权保护法》等等,规范网民的政治参与行为。

政府主体网站要建立吸纳和回应机制,加强政府与网民的互动。通过互联网对信息及时,使公众对大政方针迅速了解,同时将公众的意愿和呼声及时反映给政府有关部门,做到“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使政府充分了解民意,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水平。

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缩小网民政治参与的不平衡性。面对我国网络发展呈现的“东部快、西部慢,城市快、农村慢”的不平衡态势,一方面,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网络政治参与打下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西部以及农村地区信息资源建设的投资力度,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通过远程教育,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网络技术,提高其吸收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享受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带来的诸多福利和社会政治权利,促进信息资源的平衡发展。

加强对网民政治参与的引导,科学调节参与心态。网民的参与心态对其政治参与的理性程度具有重要影响。政府要在网络上公开,准确、及时地权威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对假消息及时做出澄清,防止“小道消息”散播,抑制虚假信息的影响和泛滥;加强对互联网上涉及政治性内容的讨论的监管,引导热点问题的讨论,控制极端言论在网络上的传播,减少和避免网络政治参与“情绪性”不良倾向;限制、取缔非建设性的、非法的网络群体的活动,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网民的政治文化素质。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信息的时代,要通过教育、培训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网民的文化修养,使其对各种网络政治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注重自身的政治修养,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有效的参与政治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上一篇:51.com发力 下一篇:台网一体的联动 互动 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