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情”撞击语文课堂

时间:2022-07-25 11:18:49

让“爱情”撞击语文课堂

虽然初中生还处于懵懂的年龄,但他们对爱情充满了神秘与向往。尽管老师、学校以及家长明令禁止,但爱的萌芽就像春草覆地,绵绵不绝。面对中学生早恋现象,与其屡禁不止,不如正确地引导与教育。让其感悟爱情的美好,懂得爱的责任,崇尚爱的高尚,珍藏爱的幸福。

1.品尝爱情,感受爱情的朦胧美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对异性有朦胧的好感,他们往往把这种好感看作是所谓的爱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正确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例如初一语文课本中的“蒹葭”一诗,描述了一位青年男子执著追求心仪的女子的故事。这种亦真亦幻的朦胧,正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相同的心理特征。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朦胧”二字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美,让其明白对感情的理解要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走向反面。爱是人类情感中的一种美好情怀,追求爱是无可厚非的。爱情犹如一颗未成熟的果实,如果在没有成熟时就过早强行地摘下来,那只会品尝到苦涩。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把这段美好的感情藏在心里,待成熟的时候再来释放,那时有了成熟的爱情观与判断力,爱就会更成熟、更理智、更美好。中学课本中表现爱情主题的作品,是为了表现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不是让我们去模仿。对于中学生来说,爱情只是一种美好的憧憬,绝不是可以效仿与操作的现实。

2.解读爱情,体验爱情的真挚性

爱情永远是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无数篇名篇佳作中无不含有爱情的内容,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无论的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从《诗经》到《红楼梦》,从《荷马史诗》到《罗密欧和朱丽叶》。新教材都大量地选取了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这种“爱情”撞进今天的语文课堂。作品中那感情真挚、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教学中教师的解读具有导向性,我们一定要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给学生传达正确的信息,合理解读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感情上受到美的熏陶。我们大可不必对有关“爱情”的青春话题讳莫如深,不必谈“爱”色变。中学生普遍早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他们渴望与异往,他们难免会对这个敏感话题产生神秘与好奇,他们对恋爱这种感觉并不会因为家长、老师的禁止而消失。相反,这种现象已出现了大胆化、低龄化、公开化趋势。“爱情”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心态正视这样的现实,中学生之间懵懂的感情既是社会影响的结果,更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

3.品味爱情,感悟爱情的审美观

一切的情与爱都与审美相关,爱情当然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爱情观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上,不妨赐予学生一双纯洁的慧眼,一颗无瑕的真心,带着他们在健康高尚的爱河里畅游,让那篇篇美文成为最具征服效果的爱情启蒙教育文本。经典的爱情题材作品通过栩栩如生的形象、优美深长的意境、悦耳动听的韵律、灵活多变的手法,无一不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它们使学生体验到了一种表达生命和宣泄情感的形式,从而获得某种爱情经验的替代性满足。在反复的吟咏、阅读中,学生品味到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境界得以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正如《爱,你准备好了吗?》的作者曾宏燕老师所说的:“爱情教育,应该是一曲永远回响在孩子们心灵天空的优美旋律。它带给孩子们心灵的陶冶,带给孩子们审美的愉悦,带给孩子们道德的修养,还带给孩子们追求幸福的智慧。”这也正是爱情篇章所带来的最大的审美效果和最强的精神力量。

4.拓展延伸,深化学生的自主理解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爱情的理解,在古今中外的诗歌中精选了几首作为课文的拓展延伸。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苏轼的《江城子》、舒婷的《致橡树》、李商隐的《无题》……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围绕“你从这些作品中读到了怎样的有关爱情的内涵”分小组展开讨论,在有了对课文的理解基础上,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通过各小组的交流,从中感受到诗歌中无不体现了爱情的忠贞。不仅如此,爱情还意味着共经风雨、共享甜蜜,意味着尊重与信任,意味着责任和坚守……当学生理解这些的时候,教师真的从中感到了一丝欣慰。在正确解读的基础上,让我们感受到:爱,不是简单的吸引和爱慕,它要伴随着风霜雨雪的考验,需要无私的奉献。十六七岁的初中生可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但还没有享受爱情的理由,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宽大厚实的肩膀去承担这种责任?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来坚守曾经的诺言?这样,我们就会对爱情这个字眼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对爱情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爱情观。在面对中学生人性的不断自我解放,爱情教育在中学生的课程改革中已经迫在眉睫。爱情教育不在于把“爱情”说透,而在于如何从健康、高尚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爱情,其终极意义是让学生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情感丰富、思想成熟的人。

上一篇:游戏设计课程中雕刻软件教学探索 下一篇:科学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研究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