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幼儿的语言教育

时间:2022-07-25 10:53:02

浅谈如何进行幼儿的语言教育

摘要:学前教育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的语言表达占交往能力过程的首位,而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教育阶段要充分运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探索幼儿语言教育实践,发展幼儿的语言是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语言发展 学前教育 语言环境 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3.2

幼儿语言发展最佳时期是学前阶段,作为幼儿教师要引导好幼儿的语言发展,要从多角度研究幼儿语言发展的策略,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教会幼儿用语言交流。通过长期的探索发现发展幼儿的语言,可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开展随机教育,促进语言发展首先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建立良好的师幼玩伴关系。

俗话说:童言无忌。教师面对幼儿,要建立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之前首先要做到学会倾听孩子的表达。倾听是良好的师幼关系,建立亲密的同伴相互沟通交流的前提。教师注重幼儿的倾听,适时对幼儿的语言表达作点拨,教师要有亲和力,孩子对几何图形、图标、数字特别敏感,动作灵活好动,能听从指挥。于是我就根据孩子的这些优点,制定出一套训练孩子开口说话的方案,每天对孩子进行会话。每天孩子入园就面带微笑迎接他,和他一起玩玩具,与他讲玩具的使用方法,怎么玩,花样翻新。开始孩子挺腼腆,笑都是微微一笑。时间长了,孩子很亲近我,与我亲密无间,每次玩后,进行交流时,他就会坐在我的左膝盖上小眼睛滴溜溜的看着我讲话,小嘴一动一动的,听到开心处时会忘情的呵呵笑。每天与他玩成了必修课,我把孩子每天的表现进行梳理,形成一定的模式:先玩后说,让孩子重复做,看着我说,引导孩子看嘴、舌怎样发音。让孩子们回归自然,用泥土做做玩玩,感知泥土的作用。在教育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的材料,如让他们在玩中分工合作,采取“协同学习法”开展活动,从中获得选择扮演角色成功的体验。

我园曾有一名新入园的幼儿,4岁了,不愿开口说话,家长带他到很多医院进行检查,结论是:孩子属于“自闭症”。但孩子始终不开口。我又进行家访,了解到孩子是单身家庭,随父亲居住,缺少母爱。由于父母在孩子很小时,长期争吵,伤害了孩子。于是我就像妈妈一样照顾他,想尽办法让孩子开口。有一天,孩子坐在地上玩,我很着急地走过去,伸手抱他。孩子以为我要打他,情急之下脱口说了一句:“不打!”孩子终于开口了,可把我乐坏了,我抱起他,见我笑了,他也笑了。当时我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我鼓励他再说“不打!”孩子看到我是那么的信任他,摆着小手笑着连声说。趁着孩子的兴趣我又教孩子从1数到5,孩子也很乐意,大胆的、忘情的数着数……孩子尝到语言交流的快乐,语言离不开生活,要有丰富容。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丰富了,幼儿才会有谈话内容,促使孩子想说话。通过观察,上完小班孩子从未开口说过一句话,但他能听懂老师的表达,可以按老师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听觉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使孩子开口了,心里别提多乐。此后,我又制定出下一步计划,让孩子学习礼貌用语,讲故事给他听、看动画片、识字等活动。这样的引导直到大班毕业时,孩子已经学会背古诗、会与同伴交流、会唱歌、认识400多个汉字,让孩子快乐的步入小学。

这是我亲身探究关于“自闭症”幼儿语言发展成功的典型实验,使我深感到作为幼儿园教师在发展幼儿语言时,不光是自己要教什么,还要注重怎样教,关注幼儿的心里,对症下药,才能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丰富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收集幼儿语言表达的成功经验,促使幼儿表达和交流的内容广泛。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孩子的交往能力从小就要培养,学前教育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在引导幼儿语言发展时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教师是蝴蝶,幼儿是毛毛虫,不要过高地要求幼儿。引导时既要有日常交往Z言也要有文学语言,教师不要忽视书面语言的引导,要让孩子体验书面语的美。家庭生活中,幼儿的生活学习要体现在一个完整的语言环境中,作为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幼儿学会交流,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给幼儿多种语言熏陶,使幼儿无时无刻不接触语言,要随机刺激孩子语言感官,因此我们应不失时机的在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在学前教育阶段准确引导幼儿接受信息,发展语言。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多存面、多元化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促进少数民族幼儿语言全面发展策略

为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我园进行此项教育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深入家庭、社会、开展调查活动,收集整理出切合实际的调查报告。

1、从幼儿学习需求出发。目前,在幼儿园教师共同关注的研究内容是:在幼儿园五个教学领域中渗透语言教育,随机引导幼儿正确用普通话交流,养成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

2、当前少数民族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80%的少数民族幼儿对学习的热情较高,13%的少数民族幼儿对学习的热情中等,7%的少数民族幼儿害怕学习。

3、从学习目的出发。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很浓厚。主要表现在:喜欢听故事、读儿歌、看图说图意、早期阅读等。当前阻碍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心理成因及对策调查还显示,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表达具有强烈的情感特征。幼儿对本民族语言相对熟悉并能够流利表达,但对汉语语言表达有相当大的难度。主要原因:由于在生活中与家庭成员使用的汉语交流机会少,甚至没有;有的幼儿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孩子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这些长者绝大多数没文化,有的连汉语都不会讲,这些诸多因素制约了幼儿学习汉语语言的发展。

从以上制约幼儿语言发展的成因找对策:通过每日对幼儿进行训练,教师要做到“六个一”要求。即:“对孩子笑一笑;将孩子抱在怀里一次;拉一拉孩子的手;拍一拍孩子的肩;单独说上一会话;并在适当的场合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肯定。”教师必须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权利,维护孩子的人格。坚持亲子活 动。把“亲子活动”作为家园联系的桥梁,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目的和意义,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

上一篇: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下一篇: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