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的德育工作问题

时间:2022-07-25 10:48:17

浅谈高职教育的德育工作问题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也给德育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些都要求德育工作者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合适的方式方法,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育;德育工作;大学生

高职德育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班级是高校管理的基层,是德育教育的实践阵地。目前在高职教育的德育实践中没有统一的操作模式可用,将德育教育引进课堂,是一个探索和求真的过程,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人才,十分重要。

一、社会对德育教育的影响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一)社会对学生不良的具体影响表现在私欲的膨胀和道德观念的淡薄,从而影响到德育工作知行的关系

1.追求享受,拜金主义严重

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最大利润,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大学就像一个浓缩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也同样冲击着大学校园。面对现实环境,不少大学生受功利至上价值观及拜会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影响,错误地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在道德上、感情上,把名誉地位、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这些功利主义价值观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追求发生动摇,在道德价值观念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一旦精神防线被击垮,理想的天平发生倾斜,便会做出错误的道德行为选择。

2.道德中性,价值观念模糊

大学生价值观模糊,一方面表现在他们的道德评价十分宽容、模糊,该赞美的不去赞美,该批评的不去批评,还冠之以“理解万岁”;另一方面表现在道德评价上存在双重标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看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诗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他们往往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学雷锋,见义勇为等行为虽在观念上认同,但却不能积极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等等。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在重注评价中,理论认知的标准和实际践行的标准存在不一致性,采用双重评价标准的认知方式看待道德问题。

3.在知行关系上,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

经过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大学生基本上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仰,也就是说基本上内化为道德信念。然而在内化为信念的过程中,却在外化为行为时出现了脱节现象。

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常常不能变为大学生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不能从自己做起,是大学生道德上知行脱节的一个突出表现。大多数大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甚至崇尚先公后私,但在行为上却表现为“先己后人”或“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在观念上认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崇尚“舍生取义”的壮举,但在行为上表现为价值取向功利化和实用化;在观念上认识到有修养是安身立命之本,应该加强修养,完善人格,但在行为上却难以做到“慎独”,有时甚至无视社会公德;在观念上认为应该仁爱为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在行为上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别人采取一种冷漠的态度,有时甚至自私自利;在观念上认为大学生应开拓创新,成就事业,但在行为上却表现为毅力、恒心不够,奋斗精神较弱。

(二)我国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到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1.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与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相适应,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能做到加大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力度,但却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作为教育主体,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等。虽然同样是作为计划录取的学生,但从成绩上看仅仅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层次。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活跃但却相对散漫;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等。

其次,从学生心理上分析,自卑心理严重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兴起和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看,高职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或者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分离。

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作为青年大学生,他们同样处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日渐提高、自我意识、人生观日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道德观念日益增强,道德评价能力逐步提高,但由于自身心理上的不独立或者没有独立的社会角色定位及社会风气等诸多原因,又使得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导致一些高职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从而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

二、加强和改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全部德育的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打破因袭或仿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性实施教学。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在“理论够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不仅要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根据时代要求进行专题性教育:根据社会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市场经济理论教育,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创新教育等等;在教学方法上,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组织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动嘴讲,动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和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凸现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2.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笔者在高职院校从教经历发现,高职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大部分由心理问题引起,比如由于对环境不适引起的孤独、郁闷;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抑郁;由于其他人的观念等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观念的认识产生错位,甚至对社会产生敌视,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便是触目惊心的例子。因此目前只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保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在硬环境方面,学院要重于美化校园,绿化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在软环境方面,学院要重于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在无形中积淀文化氛围;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倡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文明创建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重心,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一个为人师表,具有很强威信的班主任、一个能做到自我管理并能起到火车头作用的班委、良好的班风班貌都能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管理,保障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现

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时间普遍较短,各项制度处于摸索阶段。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要做到严格、规范,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更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高职院校只有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高职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让德育教育在课堂中永远的扎根,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上一篇: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施工检验 下一篇:浅谈工程项目的资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