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去阿克苏

时间:2022-07-25 06:22:55

1

这是我妈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从我们的华北平原一下子穿越大半个中国去了新疆阿克苏。我都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和我妈一起去的,还有一百多个同乡,包括我的堂哥和嫂子。他们不是移民,也不是去旅游,他们是集体去阿克苏打工。

我们的一个同乡在阿克苏开了红枣加工厂,需要人手。可能是怕当地人语言不通,所以就跑回老家张罗人。现在这个时候,地里的农活儿基本都忙过去了,农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遍地都是。一天一百五,管吃管住,待遇比起我们这边要好一些,所以一下子就召集了那么多人。

我妈出发那天,我给她打电话。他们还在火车站候车,她让我不要担心她,地方是远,但都是自己这边儿的人,还兴高采烈地说看到了我舅妈,也要去阿克苏打工。

2

他们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终于抵达了阿克苏。这三天中,我基本每天都要打个电话给我妈。包括后来她已经在那里安顿下来,我也是每天都要打电话过去。她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心里肯定会想家。尤其我们北方人,安土重迁,出趟远门,对我们来说是件大事。再说我妈她们这个年纪的女人,在家里,她就是那个家,好像她无所不能,什么都可以给你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一旦离开了自己的土地,我相信她肯定无法承受那种脚不着地的漂泊感。

记得我刚上高中那会儿,在学校呆了只一个星期,晚上就偷偷地在被窝里掉眼泪。所以我得给我妈打电话,哪怕她一直说她在那边很好。他们这代人永远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她说她们住的是楼房,她在三楼,还有地暖。和我嫂子一个宿舍,上下铺。在一连串的通话中,我又得知,他们的厂子和我们钢管厂一样,也得倒班。只是我们是十二个小时倒一次班,他们六个小时就得倒一次班。她和我嫂子不是一个班,总是她去上班,我嫂子就回来睡觉;然后我嫂子上班,她回来睡觉。每天晚饭要等到九点才能吃上。她还兴奋地和我说,阿克苏靠西,和我们这边有两个小时的时差,九点也就刚刚黑;不过,温度倒和我们这边相差无几。

3

每一次通话,我妈都不会说太长时间,还一个劲儿催促我,没事儿就挂了吧。后来她又和我说,人家规定了,上班时间不让接电话,快挂了吧。

我想她是怕电话费太贵。她去阿克苏之前,我还和她说,要是到那边手机没有信号了,就换一张当地的卡,还便宜点儿。她就问我,现在用着的卡到那边得多少钱一分钟。我说差不多是你给我打六毛,我给你打你接四毛,长途加漫游,有点儿贵。说完我就后悔了。从坐上去往阿克苏的火车开始,她几乎从没有主动给我打过电话。

后来,我接到她的电话是她说,她不能在阿克苏干下去了,说厂子里不要五十岁以上的人了。五十岁以上的,都得送回来。我能听到她的声音在发抖。她应该很气愤,也很无助。她应该是找不到人去倾诉了,所以才不得不给我打电话来。我妈从没有到工厂里打过工。她一直在家里侍奉着那几百棵枣树。农闲时,也只是偶尔和同乡去附近的市场上找个零活儿挣点钱。她肯定无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何况,她又身处在和我们的家有着两个小时时差的大西北阿克苏。这完全超出了她的经验和她所能掌控的范围。她肯定是很无助的吧。幸亏,遭逢变故的不只她自己,还有另外七个人陪着她。?

我很开心地说,太好了,咱赶紧回来吧。这个时候,我必须得让她有找到靠山的感觉。他们那里不需要咱,咱还有家可回。

4

其实,我妈一开始说要去新疆的时候,我就不同意,心里难受,太远了。可是我又无法改变她的想法。她跟我说,萱萱(萱萱是我姐家的孩子,当时因为躲计划生育,一直在我家住着,已经八年了。今年夏天刚刚回去)现在也不在这里了,马上又冬天了,也没什么事儿了,总不能一直在家里玩儿吧。

她爱打麻将。我小的时候,一到冬天,每次放学回家,他们基本上都在打麻将。我那个时候特别恨他们。甚至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能化解掉这个阴影。我也早早就学会了打牌,可我从不上桌。记得有次和一位作家朋友吃饭,我还提到这个事情。其实,我心里早就不恨了。现在,我心里更多的是想让他们过的舒服一点体面一点。

可是,我并没有做好。我还不能保护他们,甚至还不能让他们放心。?

我也知道我妈是想出去挣点儿钱,让我压力小一点儿。所以她谁的话也不听,坚决要去新疆。甚至,跟我说也只是知会我一声,让我知道,并没有要听听我的看法的意思。因为她早已经把身份证给了组织者,并且火车票都已经买好了。她是铁了心要去新疆打工。她甚至都不知道她要去的地方是阿克苏。还是那天我回家后,问来了组织者的电话,询问过才知道的。

农村大概就是这样吧,有个地方可以让你有钱赚,有饭吃,有地方住,就什么都无所谓了,哪怕天涯海角,他们也会奉陪到底。他们可能不会去想万一被骗了怎么办,就算是不被骗,万一在那边发生什么工伤之类的事情,有没有保险,有没有劳动合同,这些他们都不会去想。他们觉得地里的活儿够累了,他们都能摆平,那点活儿还能难住自己?他们都觉得自己可以扛起一座山,有的是力气。

5

我不知道我妈当时听到她自己要回来的消息时,是怎样的心情。她给我打电话的时候肯定已经整理过自己的情绪了。我问她什么时候走啊,她说晚上十一点的火车。我说好,到了沧州我去接你啊。她说行。就这样撂了电话。

到了下午,我妈又打来电话,说她不回来了。她要上我舅妈他们那个厂子。然后她又和我说,她给一个娘家亲戚打了电话托人家给说的,说舅妈他们那边不限制年龄。还说大老远的来都来了,总不能就这么回去了。我说还是回来吧,别折腾了。她说没事儿,和舅妈他们在一起更好,都是她小时候的伙伴。

但我还是放心不下。我自己也在工厂里,我知道进一个工厂并不那么容易。我妈也说,那边和这边一样也是六个小时一倒班,只是工资少点,一天一百二。她说的时候有些失落,不过好像又在给自己打气一样地说了一句,这也比回去强。

6

那两天我心情本来也不好。好多事情都搅在一起,让我也有点儿喘不过气来。到了晚上,我爸给我打电话,说我妈又要回来。我说她下午刚给我打电话说要去舅妈他们那个厂子。我爸说,她不去了,今晚就坐火车回来。撂了我爸电话,我赶紧给我妈拨了过去。?

我说:“妈,你快点回来吧”。她说:“嗯,回去,不在这了,心里太乱得慌”。我说:“你早就该回来,收拾收拾东西吧,别落下什么,看看充电器,先把手机充上电”。她说:“手机正充着电呢,临走再装包里,别的东西都已经装好了,你放心”。我又问她几点的车,还有吃的吗?她说,十一点的车,一会儿有人开车送她们去火车站;吃的还有,让我放心。最后我嘱咐我妈等到沧州提前给我打电话,我去接她。她却匆匆挂了电话。?

终于要回来了。我想她内心肯定是经过很激烈的斗争,才终于下定决心回来。

7

那天晚上十二点,我给她打电话,她说已经坐上车了。我听到了她周围嘈杂的声音,以及新疆人独有的口音,我才确信她真的在新疆。

还是要每天给我妈致电。去的时候三天三夜,回来应该也差不多。这一路不容易熬。而且和我妈一起被送回来的,都是她不认识的。我们村只有她自己。我想她会更加孤独不安。

我只是没想到,第二天我就联系不上她了。晚上,我给她打电话,她没接。我想她肯定没有听到手机响,或者是睡着了。那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她还在火车上。中午的时候,我给她打电话,她说快到吐鲁番了。我问她吃饭了吗,她说还没吃,说火车上没有热水,等到了吐鲁番再吃,她还有方便面,让我不用担心。

这期间,我爸也给我打电话让我和我妈联系。我说我早打过了,打不通。她在火车上应该是信号不好。肯定是。不然,她怎么可能不接我电话?

我心里急得不行。我爸却说了,肯定是她手机没电了。我说不可能,她回来之前还充电呢。然后我爸就不说话,就挂了电话。他一直是这样。打电话说着说着就挂了,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8

紧接着,就是和我妈三十六个小时的失联。我也着急,可我总觉得我妈没事儿。我妈肯定不会有事。她是我的家,她怎么可能会有事??

直到第三天中午,我神奇地接到了我妈的电话。我妈在电话那边大声地和我说她到家了。我说什么?她又大声地说了一遍,说她到家了,是我爸接的她。我说你什么时候到的家?她很轻松地说这不刚到嘛。我又问她手机怎么打不通呢。她依然很轻松地回答我:手机没电了。

我没有想到,竟然还真是这样,还是我爸了解我妈。

之后,我妈就开始说她这一路上的事。她说回来之前手机充了电,但是没充满。心想到火车上再充吧。没成想她们坐的火车上连热水都没有,就更甭提电源了。就这样,她的手机就变成了一块儿砖头。她本想在吐鲁番站买个充电宝,可是他们要价一百二。我妈没舍得买。说什么破玩意儿啊,那么贵。她就一直把手机揣在兜里也不看了。说不就一两天时间嘛。然后她又兴奋地说回来的路上,组织者管饭了,也没饿着,让我放心。我问她,你怎么没给我打电话,让我去接你啊。她说回来不是从沧州回来的,是走的衡水那边,然后就到了泊头,就到了廊泊路,根本就没去沧州。原来是这样。所以她到了廊泊路上就直接找了个熟人借手机给我爸打了电话,让我爸去接她。接着她又说,家里已经被我爸搞得乱七八糟,她要收拾一下,就撂了电话。

9

现在,我妈已经从阿克苏回来有几天了。这几天我也会打电话回去。她依然会说起她在阿克苏的见闻。她说那边人很少,走出很远都看不见一个人,更不用说什么人家,到处都是沙子。

还记得我妈去阿克苏的前一天,我坐了末班车回家。碰上廊泊路堵车,天都黑了,灯都亮了,我才到家。我妈包的饺子,整屋子都冒着热气,那么温暖。我大娘、婶子都过来看她。坐在炕上和她说话,说到了新疆要照顾好自己。吃了饺子,我给她整理行李。把她之前整理的行李,又重新整理了一遍。把她的衣服卷了起来,腾出一些空间,让她能多装点儿用得着的东西。其实,我特别不想制造那种离别的氛围。我本以为我会控制住自己。可我最终还是没有忍住,我跑到另一个房间把门关上,眼泪就下来了。我觉得特别委屈,就像一个没妈的孩子。小时候,我们经常唱那首老歌: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

还好,我妈平平安安地回来了。什么阿克苏,都不要再去想了,就当那是一场梦吧。真像一场梦。

上一篇:我的“怪”老师 下一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