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师生情感的亲和策略

时间:2022-07-25 05:17:19

课堂中师生情感的亲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课堂应该是个情感的家园,让师生有共同的归属感;应该是个享乐的乐园,让学生品尝到成功之喜、探究之乐;应该是个宽容的怀抱,容纳暂时的缺陷和不足,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呵护。

一、安全情感的呵护

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感受到心神疲惫,他们稚嫩的心灵常常会受到伤害和侵犯。这种不安全感从何而来?首先,由于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教学的进度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水平,让他们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他们害怕被老师提问,害怕答不正确当众出错,这样势必影响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其次,来自群体的非认同感也导致了学生的不安全感和焦虑。班级中的“边缘人”常常会被班级忽略,提问没有他们,奖励轮不到他们,同学们的冷落和孤立,经常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感到不快乐。再次,教师不公正的批评、指责,以及同学之间的竞争、分数的压力,所有的这些负面影响带给学生的只有担心、害怕、孤独、焦虑,因此,对他们来说课堂学习没有带给他们快乐,而是承受失败和痛苦的地方。

课堂应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而不能只顾部分同学的进步而牺牲暂时落后的学生。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思考一下我们的课堂应该如何为这些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服务。

德国诗人海涅曾写道:“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来的。”每一个人都有享受关怀和体验成功的需要,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尝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该发挥智慧和才干,去关爱、呵护每一位同学,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机会,让他们都能身心愉快。

二、情感的把握

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情感等不可能自始至终保持一个状态,其中既会有振奋、愉悦、得意、热情,也会有沉默、低落、紧张、疲倦等。一方面由于教材内容所展现的创设情境,会让学生的情感随之波动,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微妙的师生、生生的人际交往互动也带来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内在的思想感情、心理变化犹如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情感的变化既影响了学生的思维状态,也影响到了师生的交往互动。良好的课堂情绪运作能够使师生双方情感共鸣、心理振荡,共同沉浸在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心理的满足。相反,则会使课堂沉闷、单调,使学生受到极大的压抑。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体察力,及时调控课堂的节奏与状况,让良好积极的情绪为课堂教学服务。

1、察言观色

学生的面部表情,都可以体现出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并且学生的言语行动也可以流露出其真实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察言观色,当有学生走神失意的时候,可以用目光给予提醒和安慰;当学生紧张疲倦的时候,可以适时安排些放松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用表情、目光、手势、语言等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让学生能处处感受到生活在一种被关怀的氛围之中。

2、合辙押韵

生命化的课堂教学蕴涵着一股流动但却又是无形的溪流,师生的情感、思绪都随之起伏跌宕。富有教学机智的教师总能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措施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走进课堂,师生就仿佛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旅行,有曲径通幽的神秘和“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有峰回路转的欣喜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兴奋。课堂上,学生时而凝神静思,时而跃跃欲试,时而窃窃私语,时而激烈争辩。高潮时,学生的思维跟随老师的节拍自由地舞蹈、欢畅地联想;平稳时,学生静静地感悟回味,休整放松。

三、学生共同体的形成

课堂上的师生,存在着经验、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与不同。学习不只是个人的事,并不是要最终塑造出具有统一性的个体,而是要在课堂氛围内建立起一个“学习共同体”,在保障每一个人个性发挥的前提下,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共同体”尊重个体的差异,在“差异”之中使每个人领悟到学习的意义以及自身的价值。正如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所说的,应建立一个“交响乐”般的共同体,音色、音质各都不相同的乐器都能发挥其特色,和谐地演奏出美妙的乐曲。这便是对理想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形象阐述。在这种形成了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独立的认识和见解,有着让自己自主的个人世界,而同时也在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中,既走进别人的世界,也让别人走进自己的世界,在互动中寻求个性认识的交流,并达成知识的共享。

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自主、合作、创造的学习者,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发掘并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智慧。课堂学习只是给这种潜能的开发提供一个机会,而自己要把握机会发展自己,就不能仅仅是吸收和学习文化知识,而应该是自己的情感、意志、心理都得到完善。换言之,课堂应成为师生一个重要的人格提升的生命历程。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指导者”、“专家”,也应该成为“参与者”、“交流者”,与学生一起共同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共同快乐的成长。

上一篇:中学生的写作技巧指导 下一篇:下梅 万里茶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