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增强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对策

时间:2022-07-25 04:43:18

浅谈增强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对策

摘 要: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反映其是否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最好时期,数学课堂必须以学以致用,以锻炼能力为教育目标,增强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对策

一、练好基本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

小学生课程学习压力大,时间相对有限。对他们来说,打好数学基础,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课本知识。掌握好课本知识,学生就具备了一定的解题基础。虽然说课本知识有限,相对实际操作而言也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明白,课本作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对课本的合理利用,为学生学好数学打好基础。那么对于这一点,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需要教师敢于探索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就以新课程改革来说,显然传统教学中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着重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外,还应该经常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从而改变很多学生只能听懂,却不会解答的尴尬。

二、培养素质,强化良好习惯的塑造

数学作为研究事物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具体来说其所体现的数量关系是数学最为显著的特点,而在数量关系中最重要的又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而这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方程。这些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才能实现方程的有效解决。而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善于思考和探究。就新课程改革来说,其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与探究。因为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不仅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与探讨,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将会起到极大的帮助。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注意在教学设计中多设计一些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善于反思,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并非说学生遇到每一道题时都要按照特定的解题思路来解答,那样无疑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创造。这里说的正确的解题方法主要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运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逐步的正确分析题意后,调动已有经验,同时联系实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包括正确理解题意,积极思考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寻求最佳解决途径、最终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理解题意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学生连题意都没能理解,他怎么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研究发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具备高素质、高创新能力人才成为教育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高考题逐渐趋向于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为此出现了许多开放性题。

参考文献:

王永彬.浅谈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

(08).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霞峰中心小学)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案例分析 下一篇: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