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25 12:10:33

浅谈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中学阶段最能体现学生创新活动的教学就是作文教学。写作是充满创新性的心智活动,属于精神产品。因此,写文章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的训练方式,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作文教学应该从人出发,从写作主体出发。从人出发,就要抓住思维这一要素,因为它在文章生成过程中居核心地位,起主要作用。而要写出有独到见解、有新意的文章,当然要着重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因为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可见,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提升作文价值,提高写作水平。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从思路求新、材料求活、方法求变和语言求美几个方面考虑,进而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1.思路求新

突破思维定式,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的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思想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文章缺少个性,缺乏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有创见性的文章。

在命题作文中,同一题目可以写成不同主题的几篇文章,原因就在于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以《雪》为题,从雪的颜色,可以赞美雪洁白无瑕、一尘不染;从雪的作用,可以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从雪的覆盖大地,可以批评雪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的污秽,或者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再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篇作文的主题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一种对科学、真理执著追求永不妥协的精神的体现。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写作:有人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作为挡箭牌,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建议,这显然是错误的。

此外,选择主题的角度可以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修养、理想前途、学习经验、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等,也可以从社会生活和材料中发现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的本质和规律。

2.材料求活

创新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生活就是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进而发挥想象力,凭借其中丰富的人文意蕴成为哺育学生感知能力的温床,充分而有效地积累源于生活的材料。如《一个落榜生的日记》表达的是“诚信”的主题,这篇作文写了四天的日记:7月7日这一天,“我”因为诚信,并未把背好的文章抄到卷子上去,而是努力写出自己的作文。8月25日这一天,记“我”落榜,无力复读,去给一个服装店的老板打工。因为诚信不愿在价格上欺骗顾客而被解雇。9月25日,“我”一心一意学美容。11月25日,“我”拥有了自己的美容院,并且诚实守信地开展经营活动。这篇作文的材料就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中学生的写作中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有的学生认为只有大事才能显深刻,这是一种误解。这也是近几年升学考试卷中学生谈生列、胡编不幸家庭特别多的原因之一。在强调抒写自我的作文中,进行编造、虚构可否的问题且不谈,仅从选材而言,并非写大事就容易出深刻。小的平凡事件中同样可以挖掘深刻,关键看它是否具有内在的价值。因此,写作既要抓新材料,又要活用现有材料,重视深入挖掘材料所具有的价值,使下笔的文章既避免俗套,又有很强的思想性和针对性。

3.方法求变

写作方法是指一篇文章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诸如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不同的文体还有不同的写法:记叙文可用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也可用补叙法、追叙法等;议论文可用归纳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归谬法等;说明文可用综合说明法、举例说明法、比较说明法、类比说明法、图表说明法等。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灵活应用,也可以自创新法,只要有利于文章的表达,什么方法好就运用什么方法。如节外生枝法,即在写作过程中,有意地突然加入一些读者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从而改变读者对文章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猜想,得出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曹雯的《家庭的喜剧》便是一例,妈妈回家发现两个孩子一个烧糊了饭,一个打碎了碗,按事情的逻辑发展,可能有两个结局:要么做一番检讨,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要么与妈妈顶嘴,母子争吵。可是作者巧妙地放进偶然因素,在行文中添枝加叶,先是加上爸爸的烟头烧破了衣服这个偶然因素,使故事有了喜剧色彩,然后加上妈妈烧菜不放盐这个情节,把矛盾推向高潮,充分显示了家庭生活的和谐和欢乐。两个孩子在这种喜剧的矛盾中明白了事理,文章读来新鲜有趣。

4.语言求美

大凡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都是认真下过一番语言锤炼的苦功,都力求语言的创新,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语言魅力。如老舍的小说语言具有纯正的京味,鲁迅的杂文如匕首投枪式的辛辣、幽默等。教师指导学生语言创新先要学习经典作品,反复吟诵,仔细品味,学习借鉴,同时还要向生活学习,生活中常有许多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通俗语言。多学习日常用语并借鉴使用,常常能收到奇效。

语言创新的前提是语言要准确,要遵守语言的逻辑规律,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内容。要创新必须使语言鲜明、生动。为了让作文的价值能得到最大体现,必须让学生能够注意句式的选用和变化;掌握并能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方法,使语言富有创造性。语言的创新需要大量的积累,只有做到“厚积”才能“薄发”。

总之,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和语言素养的重要领域。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这样他们的作文才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曹博义.作文形式创新例说[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3).

[2]王林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2).

上一篇:巧用童话提高写作水平 下一篇:初中作文评改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