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QPT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时间:2022-07-25 10:14:13

基于MQPT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独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而实践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文章首先分析了独立学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MQPT,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 MQPT 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沈良忠(1978- ),男,浙江海盐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学科研部副部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李莹(1977- ),女,广西桂平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学科研部副部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胡宪武(1966- ),男,河北临西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学科研部部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浙江 温州 32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温州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XJJG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63-02

一、引言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的产物,是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主要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也是重点和难点。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秉承成长会做人、成才会做事的育人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有效设计与实施,逐步形成了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MQPT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学生生源决定学校办学定位

独立学院三本学生通常有着“政治热情高、学习热情低;自我意识高、自律意识低;学习目标高、学习起点低”等特点,生源结构介于一本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一本院校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普遍采用学术性教育;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普遍采用职业性教育;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取两者精髓,体现素质与应用,以专业性教育为主。学院希望培养的毕业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强于一本院校,理论学习方面强于高职院校。然而,就目前而言,独立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创新研究能力上不及一本院校,实践能力上也逊色于高职院校,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因而社会认可度并不高。

(二)办学定位决定实践教学重要性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学院办学定位,决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独立学院要坚决摒弃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当前人才发展多元化特征,社会对人才需求多元化趋势,并据此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以体现能力培养递进式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设计,真正实现实践教学从心动到行动的转变,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问题才能慢慢摆脱目前所处的困境,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MQPT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经过几年的摸索与思考,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并在已有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构建了多维度高素质应用型(Multidimensional Qualified Practical Talent,简称MOPT)人才培养创新模式。MQPT模式主要针对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多元化和人才发展个性化的趋势,构建素质、知识、能力等多维度的人才培养平台。它以通识教育为基础,进行目标激励和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紧跟社会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增加辅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成为能胜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多元化的职业岗位和社会角色。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素质培养体系、知识培养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搭建了素质提升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学核心教育平台和能力提升辅助教育平台;按照基础理论教学阶段、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阶段、特色方向培育阶段、职业岗位能力实践阶段四个阶段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下图所示)。

四、基于MQPT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通过专业能力分析,按照学生能力形成阶段和认知发展规律,在人才培养计划每个学期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四年本科学生能力递进式的关系,将实践能力分为:基本实践能力,通过课内基础实验、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形式来实现;专业实践能力,通过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形式来实现;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实验室开放项目、产学研活动、学科竞赛、科研活动、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创业实践等形式来实现。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要充分体现能力培养的方案设计。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上主要通过专业就业岗位能力分析,以能力本位选择课程内容,以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处理好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设置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比例适当的相关课程群组,形成“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在公共基础课程阶段,设置必要基础理论和通识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阶段,设置学科基础中的核心课程4~6门,教学要求理论够用,基本技能训练加强;设置专业方向课以应用性课程为主,力争按一门课程一类技能甚至几类技能的综合来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息息相关。

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还是要通过课程讲授来实现的,因此要遵循以专业培养目标驱动课程目标、以课程目标驱动知识、素质、能力等的多维单元目标;再以单元目标的实现去完成课程目标的实现;以课程目标的实现去完成专业目标的实现;以专业目标的实现去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的原则。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在多年的摸索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我院先后尝试进行了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性教学、教学双师制等,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现有Moodle平台的课程建设,我院开展了目标驱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主体中改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为要旨,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发展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模式。

(四)实践教学多样化平台构建

1.深化实验室建设与开放工作。坚持根据专业设置搭建实验室平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继续提高企业仿真运行综合性岗位实习的覆盖面;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提供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发展与自我锻炼的机会。

2.继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我院依托行业与地方企业,与奥康集团、红蜻蜓、报喜鸟等100多个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建立了实习基地,并且坚持每学年安排学生实习。通过实习,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能力的欠缺,也反映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从而从本质上缩短学校与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之间的距离。

3.融合学科竞赛与专业运动会。我院将学科竞赛项目以及职业技能融入每年的专业运动会中,针对全院学生开展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如单证制作大赛、创意营销大赛、Flas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20多个比赛项目。

4.联合企业打造特色班模式。我院积极实行专业知识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分别与银行、证券公司、百度温州分公司等联合开设了银行班、证券班、百度班等,通过企业业务骨干的零距离培训以及学生实习,实现了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培训。

5.强化创业教育扩大学院影响。我院特别注重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将创业教育直接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我院浙商孵化园可容纳近20支学生创业团队、500名左右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目前,在浙商孵化园里培养出来的创业典型很多,例如投资近1000万元在温州大学城内首次建起电影院的创业团队等。

6.接轨国际创新毕业论文模式。我院确立了“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课题带入到毕业设计环节,实现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此外积极联系海外名校,2010年与台湾铭传大学建立合作,信息工程分院学子走出校门、跨越海峡到台湾做毕业设计。

(五)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

1.思想统一保障。一方面,学院在政策上要体现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扶持、甚至倾斜;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重视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制度建设保障。一方面是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用以规范实践教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以实现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是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

3.师资队伍保障。一方面,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管理人员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以项目合作来培养教学和科研并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支持并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进行业务进修、学历提高和挂职锻炼。

4.质量考核保障。由于实践教学涉及面大、教学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制约因素多,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的可控性弱,教学质量表现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对此,要构建科学而又具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五、结论

独立学院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以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得到社会认可为标准;如何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独立学院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基于MQPT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以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设计,是对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创新。实践表明,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李子彦.基于能力本位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9).

[2]王德宜,朱庆仁.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3]楼建伟.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上一篇:构建“教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培养高职音... 下一篇: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ocial Benef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