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喜剧电影论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7-25 01:25:14

透过喜剧电影论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培养

[摘 要] 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更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和渗透。

好莱坞电影中传统的白人当英雄、其他肤色的演员当反派的桥段并没有引起观众不满,大家已经习惯于这种“约定俗成”。

本文对《尖锋时刻2》的台词进行分析,探讨喜剧电影中种族歧视的陈词滥调在意识形态里的深刻烙印,让观众更了解电影;而在外语教学中则要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文化民族意识

[关键词] 种族歧视;跨文化交际;文化意识

由于中西方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文化的交流有时会引起文化碰撞,而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蕴含着许多的文化内涵,由此产生的文化震荡也会很多。电影是种非常大众的娱乐方式,喜剧更是老少皆宜,电影里的文化传递和渗透远非我们可以想象。观众在看所谓大片的时候,对片中存在的歧视华人和有色人种的地方不应一笑而过。成龙的《尖锋时刻2》(以下简称《尖2》)是一部备受好评的喜剧片,下面通过对此片的赏析,分析一下片中种族歧视及在英语课堂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民族观。

一、电影里种族歧视的表层和深层表现

人们看电影的时候,喜欢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谁是坏人,谁是好人?”然后不自觉地开始区分。在看不同肤色演员演的国际大片的时候,对片中和自己肤色相同的演员潜意识地有亲切感。比如李连杰在《救世主》中的复制人和他在《狼犬丹尼》中的杀人狂 ,观众因为他的武打动作还是那么的英俊洒脱而喜欢他,并没有对角色本身是否有歧视华人演员产生不满。

《尖2》吸引外国观众的原因有三:首为外国近年流行中国热,影片中有大量中国式武打场面和生活场面,完全配合外国人的口味;次为成龙在片中发挥一贯的搞笑本色,在武打镜头中加入不少喜剧戏份,缓和了紧张气氛,是一部典型的搞笑动作片;最后要数《尖2》情节轻松过瘾,成龙与其搭档是一对斗气冤家,搞出不少笑话。

片中成龙的搭档卡特的形象是说话尖声尖气、不可靠而且有点好色的美国黑人。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头到尾都在涮成龙。在香港一个酒吧里面,成龙让卡特装得像个游客,不要引人注意。卡特说,“我比这儿每个人都要高两英尺”,言下之意中国人很矮。在和黑帮打斗的过程中有个坏人的浴巾掉了,出现时,卡特看着他下面说到:“怪不得你这么发疯地打我。”(暗示什么不言而喻)。当卡特不小心一拳错打在成龙的鼻子上时,他又大叫道:“你和他们看起来都长一个样。”

卡特从头到尾都说没人可以理解成龙的英语发音,甚至当成龙嘴里有炸弹,不能说话时,他还是说听不懂成龙的口音。卡特后来又说他自己高大英俊,而成龙是第三世界的丑鬼。成龙就说:“女人们喜欢我,因为我聪敏,就像史努比。”卡特就说:“史努比都要比你高六英寸。”当两人被关在卡车里,成龙为了逃脱就用牙齿去咬绳子时,卡特说:“对,快点咬,像猴子一样使劲咬。”去赌场前,两人先去买衣服乔装打扮,卡特说成龙身上有老鼠臭味,不愿意和他一起进商店。还三番两次说成龙应该去童装部买衣服,我们的成龙大哥不断被取笑还说不出话。在港片里的成龙不仅可爱,而且更加阳刚和硬朗。可惜他在好莱坞的片子里面,形象发生了变化,这样似乎是为了符合中国人在西方人眼里的标准。《尖2》里的笑话,直指少数种族,维护了白人的正面的统治形象。白人在电影里不是主演,可不论他们是正派还是反派,故事的主线都一直由他们来占据至上的地位。成龙和卡特虽然扮演主要角色,维护了正义,但也不过是帮助白人干掉威胁他们的亚洲人。这样,我们就慢慢接受这些影片里的黑人和黄种人的形象,两个主角都在相互开对方的种族玩笑,卡特说要把成龙打回明朝去,成龙就说要把卡特踢回非洲。

二、 种族歧视的影响和文化误导

种族主义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认为种族差异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认为自己所属的族群,优越于其他的团体,由此看不起其他种族,甚至仇恨别的种族。喜剧中的意识深处的种族歧视的暗示,被电影本身的表现手法的流派所误导。不同肤色的观众,黄种人、黑人和白人在看这类影片时,对里面的种族笑话反应一样都很开心。虽然是对一部电影的评价,但其实这些种族歧视已经不断渗入到其他电影,甚至所有文化娱乐中去。长此以往,年轻的学生有能力去和这种糟粕文化进行斗争,能够通过看电影获得自我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吗?为什么这些陈腔滥调经久不衰,它们的存在有很多目的和因素,既可以是人们认知上的也可以是一些人的动机促使其存在。在不同的情况下就扮演着不同角色。当人们认知表现混乱,不同的群体产生摩擦,权力出现倾斜或社会身份有所偏差时就可能促使这种陈腔滥调的形成或激活。

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喜剧中的对少数种族的意识深处的歧视,无论这种传统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历史文化的沉淀,还是更加有内在的政治因素。观众习惯于对种族负面形象的夸大,好像就是一种能产生喜剧效果的手段。而电影里面出现的不同种族的人可以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友谊似乎又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实际上,不同种族的人总是拿另一种族的人来开玩笑,颠覆对对方的形象来取得喜剧效果。如片中卡特说白人遇到危险时会大声尖叫和四处乱窜或者钻到桌子底下。实际上电影里亚洲男人只擅长打架,说着蹩脚的英语,亚洲女人就穿得像勾引男人的风流女。黑人警察的粗鲁办案手段,亚洲男人个头矮小,长相平庸,黑人像只炸鸡,动作夸张喧闹和做作。这次观众会觉得成龙搞笑但不太会觉得他有吸引力,黑人随时高声喧哗而且幼稚,但总是可以对着成龙嚷嚷(这点请注意)。如果这就是典型的亚洲人和黑人的话,继续这么演下去会让全球观众觉得本来就不高大的华人和黑人形象越发不高大。

学者们也承认,要区分社会存在的注释和喜剧电影里种族等级的意识再现通常是很困难的,主要问题是观众到底是嘲笑(laugh at)他们还是和他们一起欢笑(laugh with)。喜剧里的角色定型起着误导作用,它使种族等级正常化合理化,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社会环境下,这些喜剧笑话和形象定位势必会加强各人种之间的差异。即使有人想通过种族幽默来批判种族歧视也会不自觉地加强人们脑海中的定势。如果观众嘲笑他们就是主动承认他们低人一等,观众和他们一起欢笑只是被动接受自己种族差人一等。好莱坞白人主演的影片里,个人英雄主义显现无遗,高大帅气,坚强硬朗,战胜邪恶(通常是有色人种扮演),维护正义,而且身边不乏漂亮女搭档,如最近几年的各种“侠”。

三、 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培养

民族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民族存在及民族社会存在的反映。它随民族的产生而产生,综合反映和认识了民族生存、交往和发展及其特点。民族意识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由于一个民族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历史、传统,形成了民族的自我归属意识、民族认同意识,使民族内部具有向心力、内聚力和互。能够凝聚民族成员、维护民族生存、稳定,促进民族发展,达到协调民族间谐和关系的目的;而另一方面,在同样的条件之下,一样会产生民族分界意识,而这样的意识一旦占上风,就会产生狭隘性、保守性、排他性和利己性及其所带来的阻滞或破坏民族正常发展和交往的社会作用。既然我们不能左右外人的思想,至少我们能够清理自己的思想。要意识到种族和文化的不同会带来交流上的冲突和震荡,但是种族差异决定不了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没有哪个种族优于别的种族,也没有哪种文化优于别的文化。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里的这些种族间的笑话在多数人看来也许并不觉得多么的冒犯无礼,但是里面有很多潜在的对年轻人有误导的东西正在不断入侵。通过互相开玩笑故意夸大种族间的差异或者奚落别的种族取得幽默效果,看似无伤大雅,实则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民族沙文主义或民族自卑心理。应该让学生明白不仅是要从电影中获得乐趣,更要理解那些隐藏在乐趣之下的歧视华人的因素,要在自己意识深处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和民族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多了解西方的文化和习俗,避免文化空白。吸收西方文化作品中积极的成分,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在不断学习中正确对待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看电影读书等多种渠道了解各国的文化习俗,在此过程中加强自己的文化意识。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使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领悟文化的内涵和接受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追求文化的情感。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之源。如果学生耳濡目染的是自己文化的落后及种族的孱弱,缺乏对自己文化历史有足够的了解,势必导致文化和种族意识的麻木。

近些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界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日益重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就把“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纳入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很多学校开设了国情学、语用学、语言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等课程。老师也有意识地在教语言的同时结合语境、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指导学生得体运用外语,分析学生的语用错误,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可仅仅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敏感性远远不够,还必须加强学生对自己文化和历史的敏感性。课堂上的东西学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体现,由于西方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学生容易羡慕西方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产生崇洋心理,竭力模仿西方文化,看不起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更别说热爱自己的文化了。渐渐断绝了与母语文化的联系,失去了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也不为西方文化所接受。这不仅对学好外语是完全没有好处的,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 语

当今批评理论世界普遍认为同一文化作品可以有多种解读,喜剧电影里那些种族玩笑带给观众的愉悦是表面上的,可带给人们深层的却是潜移默化地让人们的种族歧视观念加强,加宽种族鸿沟直至无法逾越。应该通过教学和电影等媒体带给人们对自己种族、对自己文化肯定的快乐。通过贬低自己种族和自己文化来带给大众愉悦,无异于削足适履,自掘坟墓。文化娱乐应该对大众有正确导向,做出弘扬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外国大片和外语教学联系紧密,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 [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45-50.

[2] 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M].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1:45.

[3] 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 [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76-79.

[4]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64-65.

[作者简介] 周毅(1977― ),男 ,四川成都人,成都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暨应用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文化;彭莹(1979― ),女,四川成都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教学。

上一篇:失声的一群:历史正剧中的女性形象 下一篇:动画电影中长镜头应用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