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数学教学变得“生活化”

时间:2022-07-25 01:25:03

让初中数学教学变得“生活化”

一、前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的经验、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相通的。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走出教室,让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师、学生、教材是组成这个特殊的认识过程的基本因素,其中,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认识上的联系。三者相互作用,便构成教学过程。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经验、知识的认识活动过程。实质上,这是一种单纯传授知识的观点。近年来,由于受以布鲁纳为代表的先进教学理论的影响,人们逐步重视教学方式生活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对教学过程有了新的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要走出教室,让教学方式生活化。这样能够让学生走出过去思维的定式,让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感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他们能够觉得数学是一种很有用的东西。如笔者在给七年级学生教学《统计图的选用》后,我给他们布置的家庭作业不是完成什么习题,而是收集数据做一个小型的调查。让他们回家之后对自己的家庭人口、所穿鞋码、最喜欢的运动等进行调查,然后按照小组来进行统一的整理统计,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在全班交流,这样教学效果极好。再如, 学习了“比例尺”后, 就可以凭借地图,根据地图的比例尺, 量得地图上自己与远方亲朋居住地的距离, 然后求出实际距离, 或根据实际距离设计学校平面图。数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 生活数学”, 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 去捕捉、去采撷, 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改造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把课题活跃起来,将那些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例如,我们在给七年级的学生讲解 “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果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对着学生讲授,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思路。因此,笔者本着数学应与生活连通的观点,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来引入,先创设一个情境:今天老师带大家看一看动物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然后,点击电脑,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出这样的画面,在汽车拉力赛场上,小猴驾驶圆形轮的汽车,小兔驾驶椭圆形轮的汽车,小猪驾驶方形轮的汽车参赛。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都很感兴趣,看着小兔和小猪驾驶汽车跑起来一高一低时,大家都放声大笑。这时笔者就提出问题:“小猪、小兔的车子今天是怎么了,开得那么吃力呢?而小猴为什么能够很顺利地开车呢?”又如在教学“不等式及其解集”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应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景“买门票”:在风景优美的公园外,七年级一班的学生和老师共37人来公园参观,售票口旁边张贴着一张告示:票价10元/人,40人以上九折,小华说要买40张,马上有个女同学就说“我们只有37个人啊!”(真不可思议,37人却要买40张票)老师却说“小华真聪明”,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要想说明这个问题并不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内容――“不等式”,设置此情景既有趣又容易让学生一下进入最佳状态,由它提出问题就进入本次课所要学的课题。这样寓教于乐,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兴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有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认真观察并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动性。

四. 在生活化数学中让学生有兴趣地学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生活即教育。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持久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坐在那里耐心听讲或者思考。因此,初中数学课的每节讲授时间虽然也是四十五分钟,但实际讲授新课的时间要比高中适当地减少。教师组织教学,启发引导,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有迫切的要求之后,要抓紧学生思想最活跃、精神最饱满的最佳状态,进行新课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确实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精炼,富于启发性。教态既要严肃(不是严厉),又要自然,使学生感到教师庄严而可亲。板书要有计划,书写端正流利,作图清晰美观,新知识学习以后,要适当配合例题,小结解题规律,然后进行巩固练习,最后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这样,一节课的内容一环套一环,融合为一体。

授课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表情,掌握信息反馈。学生是否理解还是疑惑,否定或是肯定,接受或是拒绝,专心致志还是心不在焉,学生都会依一定的学习目的向教师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教师应从这一反馈中获得学生的反应。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强烈欲望。如,笔者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时候,提问学生:“不过河,你能测出河对岸的树的高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进而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兴趣。

五、结语

总之,当新课程以全新的观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时,数学教学就应该是现实与生活紧密联系,把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情景中去,借助情景的创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学习的世界。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刍议 下一篇:由课文语句激发写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