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2-07-24 05:47:23

浅谈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摘 要】目的 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传统式的功能制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服务与护理、健康宣教、个性化心理调适、生活关怀、情感支持和文化护理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PRS总分值及各因子分(除激惹性外)、SDSS评分及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恢复期;人性化护理管理;康复护理

人文关怀式的服务已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1]。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整体护理模式要求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为患者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要的护理关怀。为此,笔者于2005年2~4月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尝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5年2~4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均为男性。入组条件:①均符合CCMD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及严重的躯体疾病;③病情得到控制,病情稳定,无阳性精神症状,经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病情处于康复期,以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在48分以上。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60 例入组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年龄23~50(28.23±7.62)岁;病程5个月至23年,平均(2.56±1.67)年;住院时间最长176d,最短72d,平均(88.63±25.78)d;文化程度:初中13例,高中(中专)11例,大专及以上6例;职业:农民10例,工人8例,干部5例,学生7例;用药剂量(折合氯丙嗪效价,257.48±11.27) mg。对照组30例,年龄19~54(29.71±7.69)岁;病程4个月至21年,平均(2.31±1.81)年;住院时间最长161d,最短68d,平均(89.89±27.66) d;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3例;职业:农民11例,工人9例,干部6例,学生4例;用药剂量(折合氯丙嗪效价,257.46±10.75)mg。两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程、平均住院时间、用药剂量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护理管理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按常规进行管理与护理,2周后急性症状得到控制,病情进入恢复期时入组。入组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如维持病房良好的秩序,保证患者安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由娱疗护士向患者讲述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和病房对患者的住院要求,并对患者进行价值观、人生观、法律知识、伦理道德、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教育。为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每月底邀请8~15名患者家属来医院参加由护士及患者联合表演的联欢会。

1.2.2评定标准:由2名从事精神科多年的临床主治医师和心理医师进行独自评定,评定者不参加人性化护理管理,且对患者是否接受人性化护理管理均盲。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2]、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3]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4],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入院2周及入院8周时进行评定。

1.2.3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进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不同时间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

两组不同时间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显示,入院时及入院2周时BPR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入院8周时,除激惹性因子外,观察组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77、3.69、4.38、5.04,均P

2.2两组不同时间SDSS评分比较

两组不同时间SDSS评分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

2.3两组入院8周SCL90评分比较

两组入院8周SCL90评分比较表3显示,入院8周末,观察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观察组(t=7.39、5.69、3.70、15.74、7.09、2.72,均P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患者的护理已由机械性地执行医嘱以满足患者的身体或疾病恢复的需要,转变到了根据患者的问题,采取各种护理方法,以满足患者身体、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传统式的功能制护理已不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护士按照工作标准及操作程序工作,很少考虑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患者的情况缺乏整体了解,患者得不到完整、连续的护理。传统护理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社会心理现代护理模式所取代。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能扰乱患者精神的东西,主要是患者对事件的认知、判断和评价。一个人在行为表现上的缺陷是由于其认知上的缺陷引起的,一旦认知上的缺陷得到改变和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就会相应好转[6]。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精神病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及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以认知行为理论为指导,宗旨是使患者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改善生活质量,纠正精神分裂症患者固存于脑海中的对人或事件的不良认知,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信念,恢复其健康心理,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其对不良精神因素刺激的防御能力。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现代的人文本质上是一种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是一种以尊重为核心的人道伦理意识和精神。现代护理的整体观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尊严的完善,注重对生命质量的内在质量的关怀[5]。莱宁格也认为,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护理关怀是以患者的健康为目的,并从整体观念出发,为患者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要的护理关怀[7]。人性化护理管理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都是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以病人为中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规范化服务与护理,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言语性护理和非言语性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良好的社会关系的维系是使患者真正走向康复的重要因素。人性化护理管理在维系精神病患者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健康宣教使患者增长了各方面的知识,满足了患者对各种文化知识的需求,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情感支持是利用家庭系统的力量和医护人员的力量,帮助患者克服孤独感和无助感;生活关怀满足了患者的生理需要;文化护理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管理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的要求,能够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改善,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护理管理方法。但是,由于本方法实施的时间相对短,加之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其康复效果还不很理想,因此,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惠玲,毛莉芬,董淑萍,等.软性环境对高职实习护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与熏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12.13.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94.

[3]张明园.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J].上海精神医学,1990,新2(增刊): 59-60.

[4]张明园.精神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3-25.

[5]慕江兵,唐淑英.现代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3,18(7):527.529.

[6]龙瑞芳,李连启.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山东精神医学,2001,14(4):261-263.

[7]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63.

上一篇:浅谈Word软件的几个使用技巧 下一篇: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质疑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