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双管其下,让学生“有效学习”

时间:2022-07-24 03:21:18

高中数学课堂双管其下,让学生“有效学习”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教师教育观念、课堂教学面貌及教学行为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些期待已久的、体现新课程本质特征的变化,但也遗憾地看到一些出乎我们意料的、甚至是背离或者说误解新课程理念的变化,因此,本文主要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来分析和探讨高中数学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有效学习 高中数学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关键在于改革和发展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课程更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学生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过程性和有效性。使自己能得到发展,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学习有效。

数学课堂有效学习即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学习,包含三要素:个性化学习,学习结果有效性和学习过程有效性。学习结果有效性和学习过程有效性应建立在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个性化学习对目前的教育现状来说是一种理想,为了贴切这个理想,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某种标准来分类。为不同学生制定学习各类信息所要求达到的水平。对于学生则应注意自己的学习的结果性和过程的有效性。

一、 将学生分成A、B、C三类,实行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难度更大,内容多,同学们学习起来更容易出现若干层次,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况通常可以把同学们分为A、B、C三类。A指成绩好的学生。B指成绩中等学生,C指成绩教差学生。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非常关心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经常忽视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但调查结果显示,恰恰相反,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才十分需要老师的特别关心。就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程度,应该是对B类学生特别关心,其次是A类学生,对C类学生的投入程度应该最低级。调查结果显示A类学生和B类学生的进步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关怀。对于A类学生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反思是没有什么问题,教师更应注意的是对学生细节上的指导。学生对知识点的迁移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将知识的本质和形式进行统一,精确地教会学生把握知识尖的细微差别,这个时候对老师最大的要求就是教师本人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驾驭,需要教师对数学学科有特别强的专业能力。对于B类学生,教师投入的不仅是个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教师的个人魅力和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信任。教师应帮助学生架起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进而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主动的建构,帮助学生建立起尽可能完备的知识体系,从前面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到,B类学生的学习的主要缺陷是对知识的理解,他们往往对知识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孤立的。另一方面,老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走出心理的束缚,强调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本身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必然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自觉地增加情感投入。对于C类学生,教师应该投入的是对他们学习的督促,使他们重视数学学习。当C类学生转变成B类学生时,老师再逐渐增加自己的投入。教师还应讲究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创造性。教学目标应尽可能清晰、全面、;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过程要适度、开放;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他们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样干,并提供机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最后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价。教师应把认知的各个过程看成一个整体来对待,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指导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对学习形成坚定的信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所学的知识具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加深记忆使知识得到自如的运用,并且从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参与是指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这三方面的参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要促进三方面的和谐发展,绝对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生“有效学习”的几点注意事项。

1、对于A类学生还应该进一步精确区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完备。对于B类学生要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联系,具体操作如下:从各个角度去理解知识点,和老师、同学多进行沟通和交流,扩大对知识点的理解渠道;建立知识点网络,从教师对知识的引入可以寻找出知识间的联系,也可以通过公式、命题间的推导建立联系;对待课上老师讲解的习题,注意思路和思路的出发点,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加强自己的进取心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C类学生当务之急是首先对学过的概念和作过的习题记忆,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讲,把记忆的工作尽可能在课上完成,老师讲的知识点及时记在笔记上,反复阅读,反复记忆,如果有可能,还要深刻理解。

2、同时,所有学生都应加强参与意识,因为参与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参与水平。参与意识是参与的前提,没有参与意识就不可能有参与行为,参与意识越强,参与行为就越主动。

3、另外,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意识地记忆所学的知识点、理解所学的知识点,还要不断监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及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促进思考的策略,并且注重理解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要求学习者“超越”新知识的信息,进行意义建构,同时根据需要从记忆系统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创造性重构。此外,学生要明确教师在课堂上所设计的任务、流还有该任务所包含的子任务,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达到各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而且,学习者还应不断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见解的合理性如何,看他们是否与自己的经验体系一致,是否符合经验事实,以及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在学习地过程中,学习这不仅应占有别人的知识,还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作者单位: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上一篇: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下一篇:人类学视野下的乡土社会之社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