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课堂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

时间:2022-07-24 02:27:37

浅谈高中体育课堂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经过新课标的改革后,高体育教学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迎合学生的思维想法,贯彻“一切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教学思想,众多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在课堂上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将对高中体育课堂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模式 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任务紧,压力大。体育课可以说是学生放松紧绷神经的课堂,因此,高中生对体育课的期待非常之大。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中生们虽然喜欢体育课,却对体育课程感到厌烦。这就是教学模式运用不得当所造成的现象。根据高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来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呢?

一、集体组合式教学

集体组合式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将班级里的全部学生当做一个整体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大部分的高中体育课堂都会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因为它方便管理,能够使学生全面参与。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心里只想着学习文化课,从而对体育活动有所懈怠。为了减少、避免这类情况的产生,在课堂上采取集体组合式教学,是最适合不过的。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文化课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将身体素质提升上去,才能轻松面对高强度的学习。体育课不是负担,而是对学生身体的放松,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的放松,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心情的愉悦。集体组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放松身体,愉悦心灵。有氧健身操就是一个放松学生身心的有效活动,在教学时,我将班级里的学生集合在一个,列成方阵,在轻快美妙的背景音乐侠,对肢体进行放松。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在运动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这个活动是一个参与性高的活动,无论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弱与否,都可以通过健身操来进行有氧锻炼。这就是集体组合式教W的优势所在。

二、集体分组式教学

集体分组式教学,是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作为一个小的整体,开展教学活动。高中时期的学生,身体正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机能、运动状态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在进行发展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现象。例如有的学生擅长跑步,有的学生擅长跳远,有的男生喜欢篮球,有的女生喜欢排球等等。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对这个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

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不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爱好都是作为教师必须要知道的。在了解过这些东西之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依据就是我们之前提过的身体素质、体育爱好。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对学生发展水平的整体性不能过分追逐,教师要擅长因材施教,重点发展每一位学生长处,并对其短板进行修补。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学习项目,我都会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体育爱好。例如我们班有几个男生酷爱篮球,在进行完必要项目之后,我便让他们进行自主的篮球练习,大家都非常高兴,一个学期下来,篮球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合作精神意识也逐渐提高,还代表班级参加了校篮球赛。

三、个别分类式学习

在一个班级整体里,总会有一些身体素质差,对体育课又不感兴趣的学生。为了全面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点对这些同学进行辅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讲解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及相关技巧,但是对于实际运用,却谈之较少。正是由于学生缺乏指导性的训练,自己又领悟不到运动的真谛,时间一久,便对体育运动失去了兴趣。再由于运动的缺乏,身体素质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全面改善这种现象,教师应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这些体育学困生进行重点的关照,这也就是本小节提到的“个别分类式”教学。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我发现,班级里有几个女生身体素质较弱,在开展长跑教学时,她们很难坚持跑下来。为了提升这几个女生的运动技能,我将这几个学生集合为一个小组,重点锻炼她们的运动基础。我先对她们进行了理论教学,指导她们在跑步时应该注意什么;紧接着向她们普及了运动的重要性,体育课是不能逃避的,身体是自己的,只有将身体锻炼的更加强壮,才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在我的重点关注下,这几位学生改变了对体育运动的看法,并逐渐对体育产生了兴趣。随着坚持不断地运动,这个小组里的同学们,不仅身体素质越变越好,对待其他运动方式也不在抵触了。

正是由于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才更应该注重体育课堂的发展。在体育课上,同学们不仅可以得到全面的训练,还能够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一举多得。适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选择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1] 王超. 试论高校体育课改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信息,2011(04).

[2] 赖天德 著.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评述[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上一篇: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有效课堂的建构 下一篇:巧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