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评中清洁生产分析

时间:2022-07-24 02:01:58

建设项目环评中清洁生产分析

摘 要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清洁生产分析”评价内容非常必要,但由于其分析方法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导致清洁生产分析只流于形式,为此,本文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关键词 建设项目;环评;清洁生产分析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5-0062-01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清洁生产分析”评价内容非常必要,但由于其分析方法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导致清洁生产分析只流于形式,为此,本文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1建设项目环评中的清洁生产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时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预防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污染,两者均要求对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进行深入、准确的分析,有着很强的结合性[1]。

自从199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义》(环控【1997】0232号)文件以来,清洁生产分析逐渐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提高环评的有效性,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转变观念尤为重要,转变被动地在工程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做法,转变所提环保措施建议着重于末端治理的观念。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清洁生产的分析是对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

2建设项目环评中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1)有行业标准的,采用指标对比法。目前我国已颁布58项各行各业的清洁生产行业标准,或者选用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对比分析评价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

2)无行业标准的,多采用分值评定法。将各项清洁生产指标逐项制定分值标准,再由专家按百分制打分,然后乘以各自权重值得总分,最后再按清洁生产等级分值对比分析清洁生产水平。

目前,国内较多采用指标对比法。

3环评中清洁生产分析存在的问题

1)由于国内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不健全,清洁生产基准数据的选取无充分依据,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只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及的生产工艺和清洁生产情况对项目建设提及清洁生产分析的内容。

因此,环评报告中清洁生产分析主观性强、可操作性差;

2)由于缺少行业先进水平指标,在清洁生产分析中,只能进行改造前后的对比,而改造后所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无定量指标进行比照。

因此,在环评报告中确定其采用的工艺技术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依据不够充分;

3)目前,我国清洁生产审核主要在现有生产企业中推行,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针对新建项目。

因此,环评报告中的清洁生产分析大多流于形式,对环评报告中提出的清洁生产建议和措施实际执行的很少,甚至完全没有执行。

4 对策及建议

1)业内人士提出针对新建项目环评中的清洁生产分析,建议参照清洁生产行业标准执行,如没有行业标准的项目,类比同类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定性分析。

并在清洁生产分析中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分析,对建设项目资源、能源利用、储运、开停车、检修、事故排放等状态下污染治理及排放进行全面的介绍[2];

2)对于改、扩建项目环评中的清洁生产分析,需要对原有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清洁生产措施,新建部分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达到增产不增污的效果;

3)清洁生产分析过程中需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名录》(2011年本),及时了解环境保护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宏观政策的发展走向,保持发展趋势的一致性,从而使建设项目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4)清洁生产分析针对预防污染的产生,建设项目产生的废弃物可利用性及其处置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即科学又经济的处置方案,以及应给出具体落实利用的厂家;

5)清洁生产分析过程中需要环评人员掌握清洁生产行业技术信息,参考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提出行业的先进工艺和设备,以及清洁的原材料和能源等清洁生产措施;

6)清洁生产分析中的清洁生产指标要力求定量化,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尽量选择可以量化的指标。

5结论

清洁生产作为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引入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中,应对评价项目所涉及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过程、产品等非常熟悉,才能够主动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清洁生产的解决方案,从源头消除污染的产生。

但由于清洁生产工作开展时间不长,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进行研究和改进。避免清洁生产分析在环评报告中常流于形式,执行力差的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何光俊.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措施的探讨[J].环境技术,2003(S1):13-15.

[2]袁俊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论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1(27):42-43.

上一篇: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方法研究 下一篇:烈焰之吻 缅甸鸽血红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