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困生策略思考

时间:2022-07-24 08:14:19

转变学困生策略思考

一、倾注爱心,给予信任

学困生往往是这样一些孩子:他们有的在家里得不到温暖,有的在学校里不受重视。因此,他们大多存有这样的心理:畏惧、不信任或反感施教者,即在行动上表现出疏远,蛮不在乎或反抗。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拥有一颗‘爱满天下’纯真的心,用‘爱’可转化学困生”。因此,我坚定不移地相信一句话“爱就是力量”。为使他们解除思想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我用深情换真情、厚爱暖心灵,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信任他们。而当获得他们的信任后,则是另外一种情景:他会把你当作最知心的朋友,最可亲近和信赖的人,确信老师的话语是真实的、正确的,并且自觉地将老师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行为。

二年二班的曹同学就是这样的孩子,一年级时,该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极差,在学校得我看着才能动笔,稍看不住,就搞小动作。与家长沟通,由于其父母离异,孩子跟父亲生活,他父亲连开家长会都不来,也就是根本找不来,孩子长年被放在课外班长托,家长根本就对其学习不闻不问。后来由于该生过于顽劣,影响他人的学习,就连课外班都不要他了。他的学习情况真让我和陈老师大伤脑筋,我俩想了很多办法,对他以表扬为主,让他参与班级管理,让他去收发作业,可是也只是好了一阵子,周六、周日回家两天,让我们真正弄懂了:5+2=0的真正含义,正当我们感到无比失望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这些天来变瘦了,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而且一向纪律极差的孩子,连疯淘都没了力气,嘴角也因为上火,坏了好大一块,整天无精打采的。与之谈心了解到:孩子的父亲进监狱了,孩子呆在二叔家,二叔家条件也不好,天天吃白菜汤!多可怜的孩子呀,从小就体会到了寄人篱下的感觉,从小就不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中午吃饭的时候,把我的菜给他吃,他说什么都不要,也许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吧!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我给他小食品,说成是他上课表现好给他的奖品,他很高兴地接受了,而且他课上真是表现得越来越好。他也愿意跟老师交流了,把老师当作了最亲的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现在的他愿意学习了,同学和老师们都说他仿佛变了一个孩子,进步真大,也许这就是爱的力量。

二、树立信心,因势利导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让学困生树立信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大多数学困生有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不想约束自己;想提高学习成绩不愿刻苦用功,还有个别学困生表现出自暴自弃的心态。能否让学困生鼓起前进的勇气,树立自信心是教师实现学困生转变的关键。我觉得必须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其诸多因素,通过内因促使学困生转化。

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会用“放大镜”去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以此作为学困生教育的突破口,成功地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激励他们树立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并不断地鼓励、鞭策、因势利导,使其不断进步。教学原则上,我变“一刀切”为“分层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变“攀高求难”为“夯实基础”;教学方法上,变“填鸭式”为“启发式”。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困生之所以不愿学习,主要原因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承认、赞扬,只有这种心理上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学习的非智力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一个教育家说过:在健全的集体中,最有利于思想的提高,优秀品质的形成,最易于克服学生的旧思想和不良习惯。因此,在班级里,我发动集体的力量,让学习好的学生关心帮助学困生,在学习上结为伙伴,让学困生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和充满热情的关怀中,克服缺点、去掉旧习,融入到集体“大家庭“中。

其次,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每一堂课应根据学困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内容。创造条件,让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比如组织讨论,操作学具,使其也有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我的讲解通俗易懂,有利于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堂的谈话、质疑、联系的重点都放在学困生身上,降低提问起点,减小提问坡度,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让他们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对学困生的作业做到及时、当面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讲解。

第三,建立奖励制度。我和对班杨老师看到学困生微小的进步,都会给其小标志作为奖励,集齐10个标志就会换相应的奖品,孩子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孩子得到奖品以后,我们要求学生和家长共同分享进步,每一位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都非常高兴,这也无形中获得了家长的支持,以达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的目的。

三、正视反复,坚持不懈

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学困生在前进的过程中出现反复甚至退步不足为奇,况且客观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要使他们彻底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我和对班杨老师有充分的估计和心理准备,不急于求成。二年一班刘同学,该生就是爱玩,手里总有各种各样的玩具,课上懒于动笔,我和杨老师想了许多办法,孩子进步很大,在计算题比赛中获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可这学期,孩子由于家庭的影响,又开始自暴自弃,甚至还出现拿老师钱的恶劣行为,我和杨老师对他没有冷淡,指责、嫌弃,也没有急躁、灰心、丧气,而是注意观察和把握他的心理动向,对他进行更为耐心细致的施教工作,潜移默化地让他感受老师的良苦用心,一段时间以来,孩子学习成绩有所进步,我们坚持着,也期待着孩子会有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把心境放平 下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语文戏剧教学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