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学困生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09-25 10:35:05

关于转变学困生的一点思考

摘 要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而又复杂的。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经验,深入分析了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化学课程学习心理特点,提出了转变学困生的一些措施,抓住学困生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其飞跃。实际教学效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措施能顺利促进教学工作圆满完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学困生转变 培养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Changing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WANG Meihua

(Jiangsu Jiangyan No.2 Attached Middle School, Jiangyan, Jiangsu 225500)

Abstract The change of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is long-term and complex.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in-depth analysis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nd the course of chemical changes in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seize the poor production of raw reason to work to promote their leap. The actual teach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asures can successfully promote the teaching work satisfactorily completed, and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change of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cultivate; measures

“学困生”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我们作为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把学习任务圆满完成。

1 预防产生是前提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要学好化学,理解和记忆缺一不可。理解了但没记住,或死记硬背但不理解,都不可能学好化学,也不可能考出好成绩。其次,化学学科的连贯性极强,一环紧扣一环,开头没学好,中间就学不好,中间没学好,后面就学不了,所以一旦形成某个薄弱知识点,后面的学习就很困难了。 很多学生有这样的体会:上课听得津津有味,刚开始对着笔记作业也做得如鱼得水,可是由于没有认真记忆,或死记硬背但没理解,从而时间久了也就记不住,渐渐地就开始掉队,渐渐地就沦为学困生了。

所以从上第一节化学课就要预防学困生的产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理解和记忆缺一不可,鼓励学生巧记,当堂开展记忆竞赛,课堂上预留一部分时间用于记忆。不要等到有些同学已经落下一大截,才提醒学生,虽亡羊补牢,但为时还是有点晚,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再也赶不上大部队而发展为学困生。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检查、督促。这点很重要,因为有些学生在进入初三以前就已经形成了懒散的习惯,所以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刚学了没多久,有些同学就跟别人有了明显的差距。同一起点,同一教师同样教学可为什么就有了差异,就是因为这些同学沿袭了以前懒散的习惯。还有的学生平时非常刻苦学习,学习效果却不佳,其实也是因为懒散,只是这种懒散更隐秘,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盲目学习,不会课前预习和准备,有着急躁和浮躁的心理,不善于巩固和总结,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总结、研究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先进的学习方法。

教师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化学的方法,并及时检查督促,才能最大可能性预防学困生的产生。

2 师生平等是基础

师生关系平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客观要求是: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的严格要求和合作、友爱、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 “师徒如父子”,学生得服从老师,所以,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受处罚的学生往往是学困生,他们调皮捣蛋、不注意听讲、作业不完成、考试成绩不理想等都有可能成为老师体罚的理由。可以罚站、罚抄、揪耳朵、被赶出教室等,这些做法只能使他们表面上“老实”了,而实际上对他们的转变收效甚微,他们的自尊心甚至更强。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对他们不能体罚,也不能讽刺挖苦,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作为他们的大朋友,经常和颜悦色的与他们促膝谈心,在谈话的过程中流露出对他们的喜爱和关心,切实教导他们学习方法,经常督促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爱心去包容他们、感化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使他们的潜能、智力得到充分地发展。

3 体验成功是关健

过去,我们往往比较注重发现学生的缺点,然后去纠正他们。而实际上,对于失败体验较多的学生来说,容易形成自卑感,产生退缩心理。这会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都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很少主动地尝试。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会招致愤恨。

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对他们切忌讽刺挖苦,应以笑脸相迎,言语激励,热情主动给予爱心,要降低门槛,放宽要求,在课堂上激励其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课后分层次的布置适量的较简单的习题,让他们同样能感受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增强信心,培养兴趣的目的。同时,教师更要有一份恒心,长期坚持才有成效。

有了成功的体验,他们就相信自己的潜力,接着会追求下一个成功。这种成功对每一个人终身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4 调动主观是要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愿望的激发。课堂上要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包括学困生)是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若教师总是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照本宣科、自问自答的教学方法,那课堂上必然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学生的兴趣则会被扼杀,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这样长期下去,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会沦为学困生,这样的课堂只会制造学困生,而不可能转化学困生,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法,把握课堂的艺术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可用一个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引入,加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一定可以牢牢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特别注意“学困生优先”。学困生能回答的问题、练习等要优先让他们去回答、去完成,让他们一点一点地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另外,还可以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前预先培训后,让他们登台做演示实验,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5 意志培养是桥梁

很多学生对化学其实是很感兴趣的,但他们仅对化学的表面现象感兴趣,一旦研究本质原因,因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他们的注意力就不能持久地集中了,教师的课上得再生动,他们似乎也不开窍,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心理系统还不够健全,不能持之以恒,缺乏坚强的意志。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要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意志来自伟大的目标。

教师本身也要有持之以恒的意力与耐心,要反复抓、抓反复,由于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不能持久,教师必须心中时时惦记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经常鼓励他们。只有通过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能学生意志坚强,使他们真正地走驶向成功的彼岸。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它不是直线式的一帆风顺,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反复的成长过程。教师对“学困生”既要有严父般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关爱,与学生心灵相通,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使学生感到师爱无处不在。

教师自己要装满成功的理念,不能一挫就败,要有坚强的信念,要把这种成功的理念不断地洒向学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向学生始终投之以桃,学生最终会向教师报之以李。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装着学生,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把工作做得很细致、很到位,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好学生,学困生也就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上一篇:自主式“学案稿”中“探与导”设计的研究 下一篇: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概念图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