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的最佳入手点

时间:2022-07-24 07:58:42

浅谈阅读教学的最佳入手点

摘 要:关于阅读教学从何入手问题,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从读入手”也罢,从“整体入手”也罢,都是形而上学的“入手观”,不能切合纷繁复杂的教学实际。

关键词:探讨;入手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85-01

笔者主张从“学”的角度来找寻阅读教学的最佳入手点,即从学生怎样学,我们就怎样教。从哪里入手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就从哪里入手,真正把学生放到阅读教学的主置上去。从学习者心理着眼,阅读教学应从如下几“点”入手。

1、从兴趣入手

每册教材、每篇课文,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就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最好入手点。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明的、有灰的(或明或暗的)、有暗的。明点要利用,灰点和暗点则要利用教学的刺激物,使其发“光”,从而打开学生学习兴趣的大门。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每学期新课本一发到手里,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先睹为快。这是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点的好时机。教师可布置作业,茊学生浏览后,列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课文篇目,不喜欢的课中有个别感兴趣的地方也列出来。对学生不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可以使它和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联系起来,通过一定手段,把兴趣从彼物迁移到此物上来。

这样从兴趣点入手进行阅读教学,并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兴趣,发展兴趣。它不仅能使阅读教学饶有兴味,而且能把小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从注意点入手

这里的注意点主要是指学生对于教材的无意注意点。如学习《秘密学习》一文,课前,发现文中的插图引起多数学生的无意注意。于是,就从这幅图入手,揭题、释题,从这幅图入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围绕这幅图讲解,并引导复述课文,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将这些学生的注意点找出来加以利用,使其向有意注意转化,并逐步加以培养。我们还要善意创设这种注意点,如做一些辅助教具等。

3、从动情点入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材中有不少拨动学生心灵琴弦的课文或课文中的细节。这也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理想入手点。如《狼和小羊》的结尾能引起学生对小羊的同情;《农夫和蛇》农夫中毒而死能引起学生对这条冻僵的蛇的痛恨;《刘胡兰》能奏响学生对刘胡兰无限敬佩的情音。发现并利用这些动情点,让学生情缘学文、情缘悟理,不仅能使教学达到“三情”(作者和师生之情)共鸣的理想境界,而且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感。

4、从需要点入手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内心状态,它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小学生的需要是极其简单的和低级的。它常常和“吃”、“玩”等相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不但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将小学生低级的需要引导到高级的需要上来。多数学生都爱吃葡萄,因此学习《蒲塘沟》一文时,情人弄来几串葡萄、一小包葡萄干,当学生尝尝,然后引导他们学习课文,想葡萄的种、管、收、运、加工,使学生懂得葡萄美,葡萄沟的人更美,葡萄美不仅因为其味,而且因为他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从而激起学生从小认真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人民养育之恩的高级需要。

其次,从学习效果着眼,阅读教学的入手点应有如下几个:

(1)从重要点入手。一册教材有一册教材的重点,一个单元有一个单元的重点,一篇课文有一篇课文的重点。从“重点”入手,能使学生对教学重点有个清晰牢固的的把握,能教会学生抓住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我们常用的变序教学法、中心突破法、单元教学法,都是从重点入手进行课文教学的好方法。

(2)从难点入手。每篇课文都有学生感到疑难的地方。从疑难点入手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在学生质疑问难的基础上进行析疑、讨论,从而达到学懂课文的目的。从疑难点入手,学生学得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3)从已知点入手。从课文中学生已知点入手,也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读一篇课文据已知去求未知,循序渐进,既起到复习旧知的作用,又弄清了旧知与新知的联系。这些已知点既可以是一种方法,也可以是已经理解的知识。碧土学习写人单元,学生通过学习,已知写人要抓住特点,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再学下一篇写人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划出写人物外表和内心的句子来重点读、悟,然后归纳出这篇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4)从困惑点入手。困惑点就是教材中学生感到费解的不合常理的地方。比如“狼为什么会摇尾巴”?(《会摇尾巴的狼》),“不用箭只拉弓怎么能将大雁射下来?”(《惊弓之鸟》)等。在教学时,我们通常是从解决学生的这些困惑开始进行教学的。从困惑点入手,整体感和课文,能使学生一下子达到阅读应有的思维深度,能使学生专注地看书,便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当然,从上述两个角度来探讨阅读教学的入手点,绝不止上述八个。总而言之,我们无论探讨教学中的什么问题,都应把学生放到主体之一位置上来考虑,这是时刻不能忽略的。我们不能排除从“整体”入手等几种入手观有合理的成分,但是用简单的几种“入手”法来同意复杂的阅读教学,显然是不恰当的。

上一篇:巧用多媒体 助力语文课堂 下一篇: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