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患者护士交接班本的设计与使用

时间:2022-07-24 05:54:03

急诊抢救患者护士交接班本的设计与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更加科学合理,适合抢救室患者护士交接班本,以保证抢救患者交接班的质量,减少护士交接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方法 查阅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自行设计《抢救室患者交接班表》,由白班,夜班护士交接班时填写登记,由交班护士填写交班记录,接班护士对记录内容核对检查后签名,并进行床头交接班。随机抽取2013年2月~7月抢救室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分别使用《抢救室患者交接班表》进行使用前,使用后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使用前后护士交接班不清,漏交,误交例数,使用前后累计百分比。结果 通过对抢救室患者200例使用前,使用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护士交接班前后比较,使用前护士交接班不清,漏交,误交总例数:50,累计百分比:16.7%,使用前护士交接班不清,漏交,误交总例数5,累计百分比:1.7%,使用前后护士交接班不清,漏交,误交χ2:10.8、9.8、12.6,P

关键词:抢救患者;交接班本;护理

抢救患者因病情危重复杂、治疗护理措施繁多成为重点交接班对象[1]。在急诊抢救患者多、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常常出现班班之间交接不清楚、漏交、误交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用药情况、各管道维护情况、各抢救仪器收费情况等问题。针对此,我科自行设计了抢救患者交接班本,在使用半年以来,我科大大减少了因交接班不清楚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及护理隐患,切实把好了交接班环节的质量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7月抢救室患者交接班例数200例,男:120例,女:80例,平均年龄25~85(32±2.5)岁,疾病分类:呼吸系统:25例;循环系统:23例;消化系统:17例;神经系统:35例;内分泌系统:20例;血液系统:15例;泌尿系统:18例;普外科:24例;其他:23例。

1.2方法 查阅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2-4],通过自行设计抢救室患者交接班表, 经过小组的反复审阅,讨论,修改,《抢救室患者交接班表》,见表1。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各管道维护情况、需交接输液药物、各抢救仪器收费截止时间、患者皮肤情况、其他物品交接等相关内容,白班,夜班护士交接班时填写登记,并进行床头交接患者,核对相关交接班的内容。随机抽取科室50例患者作对研究对象,对《抢救室患者交接班表》的信度进行测试,测得其信度Cronbach's Alpha 系数α值都在0.801~0.867,这份交接班表具有内在一致性。使用方法:该交接班本考虑到需留档保存,所以装订成册,便于保管。

每日交班前由抢救班护士负责填写该交接班本,由接班护士就交接单中的各项资料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双方都达到认可的基础上,接班护士予以签名确认。在填写交接单时应使用蓝黑的墨水笔进行填写,要求字迹清晰。随机抽取2013年2月~7月抢救室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分别为使用前,使用后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使用前后护士交接班不清,漏交,误交例数,使用百分比比较前后的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对抢救室患者200 例使用前,使用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护士交接班前后比较,使用前护士交接班不清,漏交,误交总例数:50,累计百分比:16.7%,使用前护士交接班不清,漏交,误交总例数5,累计百分比:1.7%,使用前后护士交接班不清,漏交,误交χ2:10.8、9.8、12.6,P

3结论

急诊科抢救患者因病情危重复杂、治疗护理措施繁多,通过对我科200例患者护士使用《抢救患者交接班本》前后交接不清、漏交、误交的情况明显减少,有效避免了交接不清、漏交、误交的情况,提高护士交接班的质量,《抢救患者交接班本》有以下优点:规范了抢救患者交接班流程;以往的交接班只有一些简单的言语交流,往往会漏交、甚至误交重要内容,有时甚至接班者之后又电话询问交班者一些信息,交接本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微杜渐的作用;交接班本内容简单明了,节省了交接班时间;交接单详细的项目选项,迅捷的填写流程等特点,能保证护士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患者的的详细情况,同时书面的交接班也能对交接班者起到督促作用, 促使交接班双方更严谨细致地交接,防范医疗纠纷[5-7]。《抢救患者交接班本》的使用提高护士交接班的质量,有效笔,避免了医疗纠纷,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质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1):1103-1104.

[2]丛志强,封振生,丛志斌,等.护士交接班应注意的问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4):146-147.

[3]汪四花,林芬,等.品质管理活动在病区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4]张辛国.医院品质去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5-27.

[5]程红珍.自制留言卡在口头交接班中的应用[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1):49-50.

[6]赵翠松,滕海英,等.主动接班模式在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8(6):48-49.

[7]史聪慧.QCC在图使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刊,2009,8(21):187-189.

上一篇: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5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门诊药房药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