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民考民”学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24 04:30:32

少数民族预科“民考民”学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一、民族预科英语教育

民族预科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是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教育情况出发,在高校设立的向本科教育过渡的特殊教育阶段。民族预科学生又分为“民考民”和“民考汉”学生。“民考汉”预科生在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是汉语教学,而“民考民”学生接受的则是本民族的母语教学。预科的课程设置中英语是重要的一门,对于汉语都是第二语言的“民考民”学生而言,在一年的时间里完成预科英语学习,具备基础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与本科英语教育顺利衔接,必须使用不同于中学的教学模式与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民考民”预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民考民”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预科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办学层次,预科教育必须体现与本科教育相衔接。它既是“补”的阶段,更是“预”的阶段,是为本科教育输送人才,指导学生适应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仅以“完成英语课本内容,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预科英语教学为目标,以“一本书,一张试卷”作为预科英语教学的全部,难以体现“预”“补”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预科英语教学如何做到“预”“补”相结合,“民考民”预科生又该如何定位其英语教学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材选用混乱,缺乏对“民考民”预科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

英语教材是体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的选用应该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民考民”预科生在英语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上都与“民考汉”预科生有很大不同,即使在“民考民”预科生当中,来自不同区域的“民考民”预科生英语水平差异很大。许多院校在预科英语教材的选用上,模糊这种差异性。实行“民考民”“民考汉”预科生使用材。这种单一化的教材的使用,不能从“民考民”预科生实际特点出发,实现预科英语教育实效的最大化。

3.英语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落后

由于预科学习多半为一年或是两年时间,“民考民”预科生生源地区多为较落后的少数那组积聚区,自卑心理重,英语基础几乎为零,学生课堂参与度较差。在短时间内让预科学生完成英语学习任务,通过结业考试或是统考是个艰巨的任务。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以“翻译法”成为主导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呆板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越来越差,与预科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大相径庭。

三、“民考民”学生有效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鉴于以上所提到的问题,本文以下将以青海民族大学预科部所做的改革为例,探讨“民考民”预科生有效英语教学模式。

1.“民考民”英语教学目标定位

预科英语的教学目标,首先是实现与本科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打下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适应大学英语教学和部分同学的本科英语专业的学习。通过反思多年预科英语教学上出现的问题,在《普通高校学校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我校提出以“夯实英语基础,加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英语文化素养”作为“民考民”预科英语教学的目标。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班内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采取多种英语学习课外指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如英语学习方法讲座、学生英语学习经验交流、自习课学生试讲英语课、课本对话和课文改编英语短剧等。以每堂英语课为基地,采取“点滴渗透”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英语文化素养教育。

2.根据“民考民”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特点选用教材

“民考民”预科学生有其特殊性,在于汉语水平较差,习惯了以本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处理英语语言,而且由于所处的地域特点,民族预科生的心理较为复杂。以“民考民”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特点为出发点,我校英语教材以李桂兰的《大学英语基础教程》(零起点)为主,语法辅助教材使用外文出版社的《初中英语语法精讲精练》。这两套教材首先能保证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在教学内容上具有时代性及趣味性、能够凸显自主学习、而且适合用多媒体和视听软件进行知识拓展,如课后的“日常用语”和“谚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突出了预科英语教育的实效性和延续性。

3.改进英语教学手段与方法

以学生需求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贯穿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实行“民考民”预科生分级教学和“动态监控”,开学初按成绩编班,一学期学习结束后按成绩再次调班。实现学生英语学习同步性,形成良好的群体学习氛围,树立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同时,在教学中采用“朗读与背诵”这一最基本的英语教学方式,作为让学生开口说英语的首要工具。在语音学习阶段,坚持早读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克服语音难关。有选择地背诵对话与课文(背诵要求上,A、B班按基础有所区别),纠正语音,形成良好的语感。增加课外阅读内容,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把握句子、组织句子的能力。

第二,优化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首先通过同桌之间“以优带差”的方式,消除英语学习最初由于教学语言的改变带来的焦虑情绪。再以对话、讨论以及改编课文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英语学习的自我意识以及学习目标的选择意识。青海民族大学预科部采用独立校园,封闭式管理的方式,保证了“民考民“预科生在校学习时间,而且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也为提高英语文化素养提供了平台。

第三,利用课件教学,互联网等现代化电教媒体进行英语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信息量,同时也为英语知识的拓展找到更为直观的学习方式。如在讲到Cambridge时,笔者下载了有关剑桥的中英文简介、学院照片,同时欣赏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英译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取英语知识,使知识更加形象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唱英语歌的兴趣,使得英语学习多样化。

四、结束语

通过实行以上的“民考民”预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接下来,在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民考民”学生母语与英语学习上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性等方面,我部正在进行专题研究中,希望这些将更加有助于“民考民”预科生英语教学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国家民委.普通高校学校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大纲.1993.

\[2\]何开丽.民族预科“民考民”学生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3\]李萱.关于非英语专业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6).

上一篇:基于行动导向的幼专英语教学模式 下一篇:语文课巧用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