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行执行监督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时间:2022-07-24 03:40:42

浅谈民行执行监督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加强和改进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工作不仅是保障民事执行公正、有效,维护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内在要求,也是民事检察工作适应构建和加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民行检察在执行监督工作中举步维艰。下面,笔者结合民行检察工作实践,就执行监督工作的难点与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民行检察执行监督工作的难点

(一)现行的民事执行监督方面的立法不完善导致民行检察执行监督有法难依

虽然《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但是对于民事执行监督没有专门的规定,导致了直接性、衔接性法律依据的缺乏,这给民行检察执行监督工作适用法律依据方面造成了很大困难,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的抗诉不予受理的批复》中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为保证生效判决、裁定及其他法律文书的执行而在执行过程中作出的裁定,不属于抗诉的范围。人民检察院针对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查封财产裁定提出抗诉,于法无据。人民检察院坚持抗诉的,人民法院应通知不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批复,是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或规避民事执行监督方面的检察权。由此可见,民行检察执行监督工作适用法律依据方面的难度很大。

(二)少数审判和执行人员不理解、不配合检察机关的民事执行监督工作导致人为阻碍

当前一些审判和执行人员认为,检察机关只能监督民事审判活动,不能监督民事执行活动。还有一些人认为,法院已经面临着执行难的问题,检察机关的监督将更加不利于民事执行工作的开展。在这些片面观点的误导下,一些审判和执行人员不配合甚至规避检察机关的执行监督,这严重阻碍了民行检察执行监督工作地正常开展。

(三)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方面的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民行检察执行监督工作力度不够

检察机关虽然享有法律监督权。但民事执行监督工作还处于在摸索阶段,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在检察机关内部所占的编制较少,而在司法实践中,一个执行案件往往有多个裁定,要进行民事执行监督所须耗费的人力、物力很大,检察机关目前的人员配备难以承受。另外,从检察机关人员的法律知识结构来看,大部分检察人员只熟悉刑事检察方面的法律规范,对于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知之不多。熟悉和精通民商法和民事诉讼程序的专门人才更是匮乏。这严重制约了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民行检察执行监督工作克难之策

(一)在立法中,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力应该具体化与法条化

一方面,应对《民事诉讼法》中有关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一是在总则部分修改和完善第十四条关于“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规定,将该条文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与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二是在分则的执行部分增设一章,对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形式、程序、方式、方法、范围,以及权限等基本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三是在分则有关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具体规定中,不仅应当尽可能将目前司法实践中已经广为适用,以及较为定型的一些检察监督方式与方法,诸如:检察建议、纠正违法建议书等纳入立法规定之中,而且应当根据民事执行案件的性质及其具体情况增设执行检察监督措施。这样不仅可以督促执行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方式进行执行,而且可以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错误,避免执行行为的偏差。

另一方面,应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有关内容进行完善:一是在第一章“总则”部分,应当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职责和权限。二是在第二章“人民检察院行使职权的程序”部分,应当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的行使程序、方式、方法、范围,以及权限等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即通过《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这种有关人民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机构设置和基本职责权限的法律规定形式,从我国人民检察机关基本任务的角度,明确规定其在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中的职责、权限,以及具体的法律监督工作和任务。不断加强、完善立法,从而,彻底解决民行检察执行监督工作在法律适用方面的困难。

(二)在工作中。加强宣讲、沟通,提高法院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对民行检察执行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民行检察执行监督工作中,检察机关应主动加强宣讲、沟通。阐明民行检察执行监督工作的法律依据及其重要性。民事执行活动固然有其自身规律,较之民事审判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特殊性并不足以排斥检察机关依法对其进行监督。况且,对民事执行实行检察监督,这是我国社会的客观现实需要:一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落实到司法领域。即是要体现司法的公正性、权威性和法制的统一性。目前,影响和制约实现这三个目标的要素还很多,但就民事执行领域而言。确立民行检察监督制度,其目的就是矫正这一领域中执法不公的行为,遏制各种腐败现象,从而树起立法律的权威,维护法制的统一。二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当前民事执行领域内的执行乱象显得较为突出,使得大量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为使执行乱象得以克服,司法公正得以回归,合法权益得以保护,也有必要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检察监督。三是保障民事执行活动顺利进行的客观需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监督不仅具有法律监督的属性,同时也兼具了“中立”的特质,由其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既有利于消除法官怠于履行执行职责的现象。也有利于缓解法官与被执行人的对抗情绪,最终保证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检察机关主动宣讲、沟通,提高法院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对民行检察执行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消除人为阻碍。

(三)在培训中,注重培养民行检察工作的专门人才

从检察队伍的现状看,熟悉刑事法律的人才较多,熟悉民行检察方面的人才缺乏,尤其是懂得各种民事行政法律、法规、懂得涉外法律的民行检察专门人才就更是奇缺。作为民行检察执行监督工作者,应具有更高的业务素质,民行检察干警要认真学好法律专业知识,熟悉审判、执行工作思路,要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既要体现实体公正。也要体现程序公正,正确行使民事行政执行工作检察监督权,在维护人民法院司法权威的同时,加大对民事行政执行工作的检察监督力度,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检察监督权威。

上一篇: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下一篇:浅析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与过杆